“全国最美生态护林员”蓝先华:守得青山 换来“金山”(图)
江西吉安网讯 记者曾庆扬报道:近日,江西遂川县五斗江乡生态护林员蓝先华荣获“全国最美生态护林员”荣誉称号。这位身穿“绿马甲”的畲族汉子,在5年间所管护的4300亩山林,从没有发生过任何偷盗和破坏珍稀野生动植物案件。曾经困囿于大山的阻隔与贫困的他,而今也终于守得青山,换来“金山”。
在最熟悉的大山中做最热爱的事
“在这山里,我就是一张活地图。”蓝先华充满骄傲地说道。对大山,没人比他更熟悉,但也因为大山,他的生活充满着贫困与窘迫。这里没有铁路和高速,从家里到县城都要一个半小时。种几亩薄田,做些搬砖、挑货的零活,曾是蓝先华全部收入来源。蓝先华的两个孩子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抵抗力低弱的他们,动不动就感冒、发烧、甚至肺炎,几乎要将家庭拖垮,为治病蓝先华夫妻俩四处举债。2014年,蓝先华被村里列为建档立卡户,并享受国家大病救助政策,两个孩子都去南昌完成手术治疗,恢复了健康。2016年,一封面向建档立卡户选聘生态护林员的通知,来到了村里。从小喜爱大山的蓝先华,迅速报了名,通过层层选拔,他如愿当上了一名生态护林员,负责管护村里4300亩的森林。也正是从此时起,依托这片再熟悉不过的青翠山峦,蓝先华摆脱了贫困户的帽子。庄坑口村与井冈山市黄坳乡相邻,出门就是大山,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林业是当地主导产业。在每次巡山中,蓝先华都会细细观察,提防任何对这片大山和山中生灵的图谋不轨者。“若是有人在这山里盗伐了树木,留下的痕迹一定逃不过我的眼睛。”蓝先华锐利的双眼,扫视着莽莽山林。山路崎岖难行,大多数的羊肠小道只能步行通过,远的要巡查7个多小时,走上30余里路。线路的最高峰是与井冈山交界处的严岭嶂,海拔高达1488米。但不论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寒风刺骨的严冬,蓝先华从未间断。
勤学擅思用心护林成效显
每次外出巡山,蓝先华都要全副武装——头戴安全帽,身着迷彩服,脚穿解放鞋,背着一个军用挎包,里面装着军用水壶、饼干、手电筒等,摩托车上载一把砍刀。他说,这既方便开路,也是一种保护。想搞破坏的人一看这模样就知道是护林员来了。蓝先华不光巡山认真负责,还很善于观察。在巡山中,他还曾发现过一片珍稀植物,篦子三尖杉分布群落,对研究野外珍稀植物分布有很高的价值,面积有10多亩。被列入了《江西省珍稀植物图谱》书中。生态护林员的工作和身份,让一直弯腰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他挺起了胸膛,更感受到了责任重大。当地每年都要组织生态护林员开展森林法律法规、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森林防火等培训,蓝先华明白了更多巡山护林的学问,也乐意经常和村民们分享,并获得了村民的尊重。妻子李龙梅平常要照料孩子和高龄的奶奶,但如果蓝先华有事外出,李龙梅会替他到山里巡查。她说,这份工作是国家给的,我们要对得住这份工资,不能让坏人钻了空子毁了林子,破坏生态。
拉起林工队走出脱贫新路子
随着国家对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蓝先华除了每年作为护林员的固定收入,还找到了更多创收途径。龙泉林场五斗江分场有个工区坐落在庄坑口村,通过和分场联系,他在2017年拉起一支10人左右的队伍,接下了林场造林抚育的工作。蓝先华深知贫困户的难处,于是尽量找些贫困户和他一起干,这支小小林工队里,九成都是贫困户。平时他们对林场所植树木进行保护、芟杂,冬春季则开展造林。上工时,大伙儿分散到各个山头,每天工作逾10个小时。下工回来,蓝先华还得在夜色中完成当天巡山任务。因为蓝先华的林工队干活实在,造林抚育质量高,不光国有林场找他,个体林场老板也喜欢找他,附近林区的新江、衙前,乃至井冈山黄坳乡的林场都慕名找他联系业务。签合同、记工时、统帐、结算……蓝先华为林工队操碎了心,但却从不抽成,他和大伙儿拿着同样的工资,算的是明白账。“大家信任我,才愿意跟着我干。钱不多,如果我还抽成就对不起这份信任!”2020年,林工队总工资30余万元,队员日工资平均有147.8元,人均年收入2万余元,干得多的人一年能有3万多元,有9户贫困户在林工队务工增收。而他自己,不仅没有赚“工头钱”,由于护林、外出联络办理业务,在队里的个人工资反而是最少的。
青山绿意浓事业生活双丰收
如今的蓝先华盖起了新房,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林工队长。夫妻俩起早摸黑巡山护林、事林务工,加上生态护林员收入,全家的年收入突破了7万元,年前还新买了部小车子,家中装上了空调。护林植绿两不误,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美滋滋的。谈起以后的打算,蓝先华总是离不开他热爱的山林和护林工作。“我真的非常非常喜欢山林!现在,护林不仅是我的工作,还是我最大的兴趣和爱好,如果几天没有上山,我就感觉不舒服了,就想往山上跑。”蓝先华表示,在最困难的时候,是生态护林员这份工作,撑起了他生活的希望,现在这份工资,也许不算多,但护林已经是他的事业。今后,即使没有工资,也愿意去继续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