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孩子乐享"专属空间"-探访省会"儿童友好家园"
在省会华宸怡园社区,有一个联合国儿基会的儿童保护试点项目―――“儿童友好家园”,它让孩子们首次在社区有了专属空间。作为全国的三个试点城市之一(另两个城市为北京和无锡),目前,省会的“儿童友好家园”刚刚度过一周岁生日
“我要看《蓝精灵》”,“我要看《视觉大发现》”……近日,在省会长安区华宸怡园社区,六七个刚放学的幼儿园孩子冲进了社区内“儿童友好家园”的图书借阅室。
“儿童友好家园落户我们社区一年来,每天都有一些孩子来看书、做游戏。用很多家长的话说,它就像一个‘小天使城堡’。”华宸社区党支部书记、儿童友好家园园长段政和说。
一个儿童健康成长的“加油站”
记者在华宸社区看到,儿童友好家园共有4间活动室。一楼是一间图书室和一间阅览室,共约40平方米。三楼是与该社区阳光宝宝幼儿园共享的两间游戏室,共约150平方米。
在阳光宝宝幼儿园上大班的王心妍,是儿童友好家园的常客。几乎每天下午放学后,她都从三楼跑到一楼的图书室看书。“孩子在这个自由空间里非常快乐,动手和交往等综合能力也有所提高。”小心妍的母亲高玉红深有感触。
“儿童友好家园的设立,首次让孩子们在社区有了自己的专属空间。我们想通过提供社会支持性服务,打造一个适合儿童自由发展的校外阵地,一个儿童健康成长的‘加油站’。”石家庄市妇联主席葛瑞芳说。
一个从汶川走向全国的“儿童家园”
据石家庄市妇儿工委办公室负责人熊萍介绍,儿童友好家园是在汶川地震灾区诞生的,是一个联合国儿基会的儿童保护试点项目,后来走向全国其他城市,服务对象主要针对流动儿童。由于省会流动儿童工作比较突出,所以被确定为三个试点城市之一,另两个城市为北京和无锡。“华宸社区300多名儿童中,三分之一属于流动儿童。这也是选择它作试点的一个原因。”省会长安区妇联主席崔岩说,“我们并不刻意区分流动儿童和当地儿童。我们觉得,活动自然会促进他们的融合。”
一个期待扎根的“花朵项目”
崔岩告诉记者,对这样一个儿童保护的“花朵项目”,从起步之初他们就非常重视和努力,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承载能力较低。虽然联合国儿基会给配备了一些电脑、桌椅、游乐器材等,但设施仍显单薄,场地也小,超过10个孩子就显拥挤。
另外,服务人员问题也是制约儿童友好家园发展的一个因素。家园工作人员有限,只有一个见习大学生是专职工作人员,其他工作人员由社区居委会干部兼职。为儿童提供心理咨询、法律知识、家庭教育等服务,基本靠志愿者队伍,在提供服务的及时性和规范化上还有待提高。
儿童友好家园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是如何继续发展。据了解,到今年年底,该试点项目到期,儿童友好家园可能面临“断奶”。
崔岩认为,该活动场所不仅对儿童健康成长十分必要,也是对社区功能的完善,她希望该项目得到延续,并最终普遍“开花”。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 |
当前平均分:0.36 (94次打分) | |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 |
当前平均分:-0.12 (95次打分) |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