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掉进招生诈骗陷阱
又是一年高考时。一些不法分子常会利用这一机会,打着各种各样的幌子,进行以骗取钱财为目的招生诈骗活动。考生和家长若稍有不慎,就会上当受骗―――
笔者日前在石家庄市公安局裕华分局了解到,近几年,裕华分局每年都会接到有关招生诈骗方面的举报,2008年以来,共接到举报5起,涉案金额50余万元。
案例一冒充是领导的“朋友”
今年5月26日,赵某报案称,2009年6月30日,一名自称叫马某的男子称自己和原公安部某领导是朋友,并说只要给一定的“活动费”,就能通过这位领导帮助赵某的儿子到中国公安大学读全日制本科,赵某信以为真,当即给了马某15万元。2009年7月7日,当赵某带着孩子到该大学面试时才知道该校面试的是成人高考大专班,全日制本科录取工作早已结束,这才知道被骗。而这时马某早已逃之夭夭。
案例二用“国防定向生”为诱饵
日前,王某举报称,陈某以帮忙把其子送到“某军校”就读为由,骗走现金20万元。
王某的儿子从一专科学校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2009年6月,王某经熟人介绍认识了陈某。陈某对王某承诺,能帮忙把其子送到“某军校”就读,毕业后能直接转干,但需要不少“活动费”。为了打消王某的疑虑,陈某亲自带王某到“某军校”考察,当看见学校门口挂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定向生培训中心”的牌子,校园里学生们个个穿着军装,王某心中的疑云立即就消散了,当场就签订了国防定向生协议书。其后,王某向陈某的账号汇去20万元。然而,当王某高高兴兴地送其子来到“某军校”准备就读时,却发现学校已经解散,王某如梦方醒,惊呼上当。
案例三轻信网友能办“补录上学”
2009年10月,刘女士报案称,2008年8月,她通过网上认识一个自称户籍是秦皇岛的叫辛某的人,以能给其孩子在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和秦皇岛外国语学院补录上学为由,骗取现金1万元,随后失去联系。由于此案当事人双方在网上认识,且认识时间较短,犯罪嫌疑人提供给受害人的信息许多都是虚假的,给此案侦破带来一定的难度。目前,刘女士仍在焦急等待破案。
警惕8种招生诈骗
目前,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即将开始,社会上一些涉及招生的中介诈骗等非法活动开始出现。办案民警提醒考生和家长要特别注意8种招生诈骗:通过手机短消息或网络,向考生或家长发送“保上重点大学”的虚假信息;谎称自己是院校招生代理、高校招生人员或自己有“特殊关系”,暗示可以帮考生拿到内部指标或计划外指标,索取指标费;以自主招生为名骗取考生和家长的钱财;混淆自考、成人高招、网络教育与普通高校招生的区别,蒙骗考生;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骗子银行账号;伪造军校招生公文、公章等;利用考生及家长不熟悉招生程序的弱点,打着本科补录旗号行骗;利用家长和考生急于了解信息的心理,以可以提前获取招录信息为名骗钱。
办案民警说,对付这些骗局,关键在于家长和考生要多了解有关政策规定,比如,教育部规定,常规录取结束后,高校本科层次招生一律不补录,如果知道这一点,就不会被那些所谓“补录”的招牌所骗。另外,如果了解军校招生和普通高校一样,全部实行远程网上录取,而且考生参加军校录取必须事先通过军队组织的政审、面试和体检,相关要求更加严格,绕过省级招生主管部门,通过所谓的中介招收军校生都是非法的,那么,各种以军校招地方生名义骗局也就不攻自破。
办案民警提醒,考生和家长应认真了解高校招生录取政策、规定及程序,增强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当碰到利用高考招生进行诈骗的嫌疑人时要保持冷静,并及时报警。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 |
当前平均分:-0.09 (78次打分) | |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 |
当前平均分:-0.25 (77次打分) |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