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床前真孝子——记“中国好人”朱连生
6月18日凌晨5时,天刚蒙蒙亮,峡江县巴邱镇的一处出租屋内已亮起灯光。环卫工人朱连生为瘫痪在床的母亲打来温水刷牙、洗脸,并帮她按摩手脚……
父母在,不远游。自1997年以来,22年如一日,朱连生对母亲不离不弃。
朱连生是峡江县罗田镇朱家村人,1989年的一天,父亲遭遇意外身亡。那一年朱连生16岁,正念高一。家里的顶梁柱倒了,朱连生不得不辍学回家,同母亲一道挑起家中重担。孰料祸不单行。1997年,母亲因中风导致半身不遂。他带着母亲四处求医,花光了家中积蓄,还欠了一大笔外债。医生告诉他,其母亲的病很难痊愈,能做的就是好好照料。2007年,朱连生母亲的病情恶化,全身瘫痪连话都说不清楚了。
朱连生没有放弃。为了挣钱给母亲治病,他选择外出务工。无论去哪里,朱连生都将母亲背在背上。“脖子上挂着行李,背上背着母亲,在车站许多人投来异样的眼光。”讲起求医经历,朱连生眼睛湿润了。有一次,一名同路的江西同乡被他感动,主动替他背了一段路。这个小小的举动,朱连生记忆犹新。
为方便母亲看病,每到一处,朱连生都尽量选择在医院附近租房。每天上班前,他为母亲做好早、中餐放在床头,下班后便匆匆赶回家,为母亲清理一天的秽物。每天晚上,他还坚持为母亲翻身,做手脚按摩。
多年的求医,并没有换来母亲的康复。2011年,无奈之下,朱连生和母亲回到峡江。在巴邱镇的租住房内,20平方米的房间摆着朱连生和母亲的两张床和一张饭桌,另一间更小的房间内则放着一个简陋衣柜和生活用品。如今,朱连生在当地一家环卫公司当保洁员,虽然工资不高,但工作时间固定,方便照顾母亲。朱连生表示,政府将他和母亲纳入了低保,加上自己每个月近2000元的工资,日子虽然清苦,但能陪在母亲身边,他很知足。如今,在朱连生的照顾下,母亲的气色还不错,遇到好天气,朱连生会用轮椅推着母亲到外面转转,呼吸新鲜空气。
朱连生的孝行在当地广为流传,今年,朱连生当选吉安市第六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之后,他又入选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面对荣誉,他平静地说:“我只是尽了一个儿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曾双全 记者 刘之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