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四力”讲好故事——“三看”项目记者行】新地桃李更争辉
永新县始终坚持把教育当成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倾注财力物力支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铸就“一校一品”特色,全县教育事业呈现出健康、持续、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近年来,该县投入6亿余元,重建了永新中学,并将任弼时中学、城南中学整体搬迁。搬迁后的永新中学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口 罗旦、本报记者 曾诗敏
5月13日,永新中学2019届的高三学子在父母和老师的注视中,举起右手大声宣誓,迎接他们即将到来的18岁。这是永新中学举办的“十八而志,筑梦青春”第一届成人礼仪式,以“感恩、自信、爱国、明志”为主题,给这届高三学生留下了一抹亮色。
开学之初,永新中学校长郭新就开始筹划高三年级学生的成人礼活动。“去年学校整体搬迁,这届高三学生是永新中学搬迁后的第一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是为了给他们鼓舞士气,让他们更加明晰作为成年人所肩负的使命与责任,非常具有纪念意义。”
1984年,原永新中学更名为任弼时中学,但“永新中学”这一“招牌”,是几代永新人从未忘却的记忆。近年来,永新县投入6亿余元,重建了永新中学,并将任弼时中学、城南中学整体搬迁。
永新中学坐落于县城新区,于2015年6月启动建设,总投资5亿余元,占地面积320亩,建筑总面积21万平方米,其中行政楼1栋、艺体中心1栋、图书馆1栋、教学楼和实验楼8栋、学生宿舍6栋、食堂2栋、教工周转房2栋,新增学位8000个,于2018年秋季正式投用。
搬迁后的永新中学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新校区坐北朝南,东临淳朴乡村,南对翠绿青山,西傍清清禾水,北依片片农田。每天清晨,身着成套黄灰校服的学生们在崭新的跑道上晨跑;每天7时,南北通透的教室里传来同学们阵阵读书声,充满励志气息。楼与楼之间的空地上种上一排排桂花树、樱花树,读书闲暇之余,孩子们可以放松心情。教学楼的西北方向是运动场,篮球场上弹跳跑动,乒乓球台前奋力挥拍,学习与运动相长。夜晚,长久的伏案学习之余,同学们三三两两结伴回到宿舍休息。“新校区环境很优美,教室和宿舍的条件也非常好,把孩子交到这样的学校,我们放心。”高三学生家长贺文星对记者说。
永新中学的变化只是该县教育改造提升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投资1.07亿元,对全县129所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提升改造,投入3亿余元用于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新(改)建校舍建设面积约12.8万平方米,运动场建设面积近19.7万平方米,并投资8000余万元对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按国家标准配足配齐教学仪器设备。
永新始终坚持把教育当成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紧扣“入学机会均衡、保障机制均衡、师资力量均衡、质量管理均衡”目标,强化政府主导,倾注财力物力支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铸就“一校一品”特色,全县教育事业呈现出健康、持续、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城乡入学机会均衡、保障机制均衡、师资力量均衡、质量管理均衡”在永新已逐步实现,永新教育进入了新时代,再现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