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教科书式撤离”理当是文明的日常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发布者:黎萍
热度59票  浏览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9年6月04日 18:00

  近日,江苏常州某小学在举行“六一”活动时突遭暴雨。在几十秒内,现场近3000名师生家长毫不慌乱,有序退场。视频曝光后,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称这是“教科书式的撤离”。该校校长表示,这是学校的日常,各位网友不必“大惊小怪”。

  面对突发暴雨,近3000人能够毫不慌乱,在几十秒内有序退场,这的确称得上“教科书般的撤离”。而这种有序撤离,与人们印象中集体活动“一哄而散式”的离场完全不同,让人眼前一亮。

  长期以来,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我们个人的生活体验里,总有这样的刻板印象:每逢大型集体活动,例如看演唱会、球赛之类活动,即使是常规散场,人群都时常一片混乱,留下遍地垃圾。要是中途遭遇恶劣天气等突发情况,则更容易出现混乱。

  而江苏常州某小学的退场改变了人们的既有印象。近3000人里,包含部分老师和家长等成人,但更多的,是未成年的小学生。在突遭暴雨这一突发情况后,这么多孩子能做到“教科书般的撤离”,一方面当然得益于活动组织者的有力疏导,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这些学生们已经接受了规则教育,具有了规则意识。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小学生“教科书般的撤离”,体现了文明礼仪和社会规则教育的成果。民众的“高素质”是由良好的规则和社会环境教育、熏陶出来的。好的规则和环境,对于一个社会至关重要。缺乏必要的规则意识,人们就会表现出各种“低素质”的不文明行为:不守秩序,插队,公共场合大声讲话,乱丢垃圾,等等。

  规则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晴雨表”。在《说文解字》中,“规”的释义是“有法度也”,是指人们行为所依据的“规范”;“则”的释义是“等画物也”,即均等划分事物,引申为“标准”。由此可见,规则就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规范和标准。

  人们并非生来就具有这种规则意识。相反,它需要后天的教育。只有经过教育,在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后,逐步固定下来,变成人的行为方式,规则才能成为人的习惯,指导人的行为。

  规则教育,应该从基础教育阶段抓起,从小抓起,这样做的效率最高。学校,是培育青少年规则意识和文明礼仪最重要的场所。学校应该把规则教育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维度和重要内容。这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前,许多学校在日常教育中纳入了规则教育,但有的学校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在规则教育方面并未形成教育自觉。这种“做样子”的教育必然不会取得良好效果。只有在平时的规则教育中形成自觉,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学生们真正产生规则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

  当然,规则教育,还有更宽广的范畴,而不仅是排队、守秩序等内容。比如,它还应包涵法律基础教育,交通规则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安全常识教育等内容。这些教育内容,实际上也是综合素质教育的应有内容。

  接受规则教育的对象,也不应局限于小学生。实际上,即使是大中学生,乃至成年人,都有必要不断接受规则教育,强化规则意识,为自己的文明礼仪和规则意识查漏补缺。

  柯小麦来源:中国青年报

顶:3 踩:5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1 (16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64 (14次打分)
【已经有21人表态】
5票
感动 感动
2票
路过 路过
4票
高兴 高兴
3票
难过 难过
3票
搞笑 搞笑
1票
愤怒 愤怒
2票
无聊 无聊
1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教育部卫健委与22省份签订防近视责任书
  • 下一篇:IEEE解除对华为员工参与同行评审的限制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