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用残缺的美装点精彩人生_吉安新闻网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发布者:吉安小编
热度86票  浏览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9年6月04日 09:41

在永丰县佐龙乡富裕村,有这样一对残障夫妻,一个脊椎异形,身高不到1.4米,干不了重体力活;一个下肢瘫痪,出行靠轮椅,在家靠板凳一步一步往前挪。然而,他们不等不靠,自强自立,凭着自己的双手,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饶晓华、张力文、王丽

今年63岁的刘国桂是富裕村刘家塅人。从小家境贫穷,5岁时丧父,过着有一餐没一餐的日子,自小是个“驼背”,身高体重都远低于同龄人。51岁的艾素珍家境也很不理想,还患有小儿麻痹症。刘国桂32岁那年,经人撮合,苦水中泡大的两个人结成了夫妻。

婚后,刘国桂暗暗下定决心,要让不“嫌弃”自己的艾素珍过上普通人一样的日子。他起早摸黑,往返数十里去砍柴,最多时一天砍了300多斤。而此时的他,体重不足70斤。村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一个场景:一个矮小的汉子吃力地拖着一辆大板车缓慢前行。前面看,柴火堆得高高似小山;后面看,不见人头只见脚跟。“每斤柴能卖5分钱,一天收入有10元左右。”家里的几亩稻田,夫妻俩都坚持一点一点地干。收割稻谷的时候,艾素珍在田里靠着小板凳一步一步往前挪,一棵一棵吃力地“锯”。靠着加倍勤劳带来的微薄收入和省吃俭用,家里慢慢有了起色。

然而,随着两个儿子的相继问世,家里支出陡增。与此同时,时代发展对柴火的需求大大减少,收入日渐减少,刘国桂全家又陷入了“赤贫”状态。孩子上小学时,冬天穿捡来的鞋子,夏天干脆光着脚丫。初高中阶段寄宿在校,两个孩子只能带点自家的米,菜全靠老师和同学的帮衬。“孩子是吃‘百家菜’度过中学阶段的。”谈及此,艾素珍的眼角依稀带着泪花,“那时候家里实在是没钱,油盐都得一斤一斤、一包一包地赊,最困难的时候油断了7天,盐断了3天。”

给钱给物,不如给条出路。一位帮扶干部在走访中得知刘国桂家的情况,自掏腰包给刘国桂买了一头种猪。经过农业局技术人员的培训指导后,刘国桂从“砍柴郞”变成了“猪牯佬”。

“主要是给别人家散养的母猪配种,每年有近万元的收入,既比上山砍柴轻松,收入还多出不少。”刘国桂的言语中充满了感激。艾素珍经帮扶干部的牵线搭桥,在家干起了来料加工的活。“穿插电路板一天能赚5元钱;帮人打毛线鞋,一双10元钱……”夫妻同心,家境越来越好,慢慢有了些许的积蓄。更让夫妻俩高兴的是两个儿子先后考取了大学。

考虑到孩子上大学的“巨额”支出,2014年刘国桂一家成了第一批被认定贫困户。在结对干部的帮扶下,刘国桂将自己家里的4亩稻田流转给了光平家庭农场,成了农场的固定农工。土地租金一年有2000元,在农场做事每天有七八十元,加上各类农业补贴,一年下来也有两万元的收入。2015年,小儿子大学毕业后,支出压力大减,刘国桂主动申请脱贫摘帽。随着散养户的减少和生猪养殖污染的整治,2016年,刘国桂处理了自家的种猪,彻底地从“猪牯佬”变成了农场工。

“想都没想过现在的日子”,现在,艾素珍的脸上经常露出满意的笑容。两个儿子毕业后,都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前年还把家里的房子简单装修了一下,小儿子娶回了一个漂亮贤惠的儿媳妇。如今,这对苦尽甘来的残障夫妻过上比普通人还强的生活。“孩子有出息了,家境变好了,现在我都不让老刘做太多的事。年轻时拼命,落下了一些病根,现在有条件了,慢慢调养,好好地享受余下的人生。”艾素珍说道。

顶:6 踩:3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52 (25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38 (26次打分)
【已经有26人表态】
3票
感动 感动
5票
路过 路过
3票
高兴 高兴
2票
难过 难过
4票
搞笑 搞笑
4票
愤怒 愤怒
2票
无聊 无聊
3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回乡创业 助民致富(图)_吉安新闻网
  • 下一篇:上官岭上清水流_吉安新闻网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