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畅路通人欢笑——新干高标准农田建设走笔
□曹毛如、邓发如、李细兰
新干县麦斜镇大湖村,1300多亩农田实施了高标准农田改造,连锁相扣的梯形混凝土预制槽把灌排沟渠顺成线、连成网,将原本几乎阻塞中断的农渠网全线贯通。此外,通过新建田间道路、平整土地,将农田规整成九宫方格之势,田面再无高低,田田挂路相通。
“经这一改,把路修好哩,把水沟(农渠)修通哩,水好放,田好作,真的是好。”看着满眼长势喜人的稻田,村民胡群群满心欢喜地说。
这是新干县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后的一个缩影。2018年,新干县大洋洲、溧江、七琴、潭丘、麦斜、神政桥、金川等地2.1万多亩农田实施了高标准改造,实现了“渠成网、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易耕作”目标。
这一年,新干县统筹整合资金6000万元,新建水陂、提灌泵站、抗旱机井等水源工程52处,新建或改建灌排沟渠350.886千米,新建机耕桥、人行桥、下田板、进出水口、沉砂池、跌水池、过路涵、蓄水池等农田水利设施9541座,平整土地10100亩。溧江、麦斜等地2500亩农田完成高效节水改造,铺设输水管道13.874千米,新建自动水量计量设施4处,为实现农业灌溉用水精准计量与控制,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后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带来多重利好。
——增强了节水能力,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5以上,年新增节水能力约200万立方米。
——加速了土地流转,成功流转土地18570亩,土地流转率高达87%。
——发展了特色农业,加快由传统单一的水稻种植向以蔬菜瓜果、中药材、白莲、有机水稻、稻虾种养为主的特色农业转型,转型面积达13400亩,占项目区总面积的62.8%。其中,金川镇桁桥、神政桥乡玉桥、湖田、七琴镇沙坑等村流转整合农田2250亩,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施稻虾种养,土地产出与经济效益实现了双增长。在溧江镇堆背、黎溪、石口等地,1870亩农田经高效节水改造后,集中连片发展中药材种植,为当地特色农业发展增添了新动能。这些成功转型,为助力当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劲的增长动力。
得益于各项利好效应的叠加,项目区年均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58万公斤,新增产值442.4万元,农民年人均可增收855.8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