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升级的“擂台赛” ——吉州区“看变化、看特色”项目巡查活动侧记
□张建明
一年一度的项目巡查,是一个比拼工作举措和成效的“大擂台”,更是吉州区各部门单位学习交流、启迪思路、切磋“功夫”、鼓劲加油的“大课堂”。作为区委四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议题之一,1月10日,吉州区举行“看变化、看特色”项目巡查活动。
顶着严寒、冒着细雨,与会人员进社区、到乡村、入园区,用一整天时间巡查了21个攻坚项目。各地各部门纷纷把自家最拿手的“绝活”亮出来,接受检阅,让大家耳目一新,令人提神、让人振奋。
创新提升社区治理,深化“人文社区”品牌。习溪桥街道以全省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为契机,新建面积1849平方米的正丙角社区服务中心,打造了全市第一家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探索建立了智慧社区“1+5+X”模式,在全市率先实现居民事务办理“网上审批”。文山街道仁山坪社区以全市“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按照“互联、融合、智慧生活”的理念,投资120万元,建设面积760平方米的新型智慧社区平台,引进电商“聚惠派”服务居民,打造信息型、服务型、自主型、共享型的“四型”社区。北门街道投资近300万元打造“一口式”便民服务中心,实施审批内容、办理程序、申报条件与材料、办理方式、承诺时限“五公开”,完善各类事项审批及十几项管理制度,方便群众办事。古南镇街道保太巷社区去年积极开展“131”治理模式试点,并成为全市首个试点的城市社区。实施党员积分管理,构建党组织、综治、城管、物管四网合一。
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确保城乡同步发展。兴桥镇丁塘村量身定制了村庄规划,以旧村改造和环境整治为主,抓好公共环境建设、文体活动场所、便民超市、金融服务网点、垃圾收集点、污水处理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樟山镇东陂村按照村庄规划、因地制宜、修旧如旧的原则,建设中心村广场,完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村史馆、幸福院、颐养之家等场所,大力发展“老乡工程”和松脂产业,村组年收入达16万元。曲濑镇上塘村委会上坞村建设中,着力实施“三清六改四普及”项目,在硬件提升的基础上,制订了卫生保洁、村规民约、民主理财等制度,开展了“卫生清洁户”“文明信用户”评比活动,村民整体素质大为提高。长塘镇陈家村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处理运行机制,用管理城市的理念管理农村,推进资源共享、城乡同治。
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无论平台建设,还是项目引进,都有质量、成规模。汇银大通“吉安金融超市”由中国汇赢大通资本投资集团投资兴办,项目总投资5亿元,已签约银行、基金公司、风投公司等10余家金融机构,通过多种融资方式与园区企业合作,预计今年可帮助企业融资5亿元。绿色食品产业园充分把本地传统食品与国内知名品牌食品相结合,推动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向精深发展;园区总规划1300亩,一期开发513亩,力争到2020年实现年产值50亿元,带动周边1万余农民增收致富。兴华国际商业城投资过亿元,占地面积近80亩,总建筑面积近7.6万平方米,主要经营业态涵盖日用百货、五金机电、粮油副食等,通过引入电子商务,打造吉安首个电商+实体店的综合商贸城。总投资300余万元的长塘镇吉安钦华农业生态科技园,围绕绿色生态,大力发展楠木、油茶等苗木种植,是一个集文化旅游体验及农林项目建设为一体的现代化绿色休闲、生态科技园区。
通过巡查,与会人员既开阔了眼界又看到了差距和不足,既感到了压力又激发了动力,同时明确了发展方向,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增强了加压奋进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主动适应新常态、践行发展新理念,大力实施“工业强区、生态立区、商贸兴区”战略,为建设繁荣文明幸福吉州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