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信笔勾眉目 雅火炼玉魂 吉州李元耀坚持画肖像46年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中国吉安网—吉安晚报   发布者:admin
热度119票  浏览1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9年3月08日 11:07

李元耀为顾客画像

瓷板画,又称瓷上肖像画,据说,它的诞生源于一位清末秀才的艺术探索。近日,吉安晚报记者来到了吉州区阳明商城附近的一条小巷,小巷低矮、拥挤,巷子外面是卖东西的商店,与巷子里面的“世界”有着明显的反差。往里走50米,就能看见一块旧木板做成的招牌,招牌上写着“瓷像工作室”,门口有一张老旧的办公桌,上面摆列着放大镜和各种笔,室内陈列着的颜色一致但主人公不同的肖像画,画上的人物惟妙惟肖……这就是李元耀师傅的工作室。

单调之中显精致

记者在李元耀工作室内的陈列架上看到,整排的画像非常逼真,连人物像脸上的细纹都看见,就像是用高清数码相机拍出来的照片。“现在很多人选择电脑扫描印刷画像,但那个效果没手工的好,非常模糊。”李元耀说。

李元耀今年65岁,画了46年瓷板画。李元耀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学校里的黑板报和宣传栏几乎被他“承包”了,而且他喜欢边画边琢磨其中的门道。因为儿时疾病,李元耀的一只手不能活动,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1971年,19岁的李元耀从学校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吉安市服务大楼的画像部。那个年代,照相还不是特别流行,几乎每天都有人来画像,业务量很大。经过几年的学习实践,李元耀慢慢掌握和精通了这门手艺,成了当时城区最好的画像师。至今具体画了多少人像他也记不清了。每天,李元耀在那张老旧办公桌前要坐上8个多小时,“我试过晚上画,但灯光照射到瓷板上会反光。”

据了解,一幅肖像画大概需2天才能完工,但李元耀讲究口碑,他觉得,要画就要画得精细。“一般相似度要达到85%以上我才会交给顾客验货,我得让顾客满意。”李元耀深知顾客的需求,所以每一次画完都要先给顾客确认,顾客满意了才会拿去烧制,“如果不满意便会一直修改,毕竟我看到的只是照片,没见过真人,不能确认是否和真人符合。”李元耀称,“做这一行是需要很大的耐心和细心,我的脾气都被它‘磨圆’了。”瓷像经过手工绘画、上釉还只是完成了一半,要想保存得更久必须用850摄氏度的电窑烧制才能锁色,“否则手指一抹就会掉色”。

李元耀告诉记者,刚开始接触画像时他还比较抵触,觉得比较枯燥和单调,没有美术的大气。后来,李元耀在景德镇看见工艺美术大师作画时的情景,才发现这也是门艺术,且非常深奥。“我渐渐地爱上了这门艺术,因为自己有这方面的爱好,所以上手也比较快”。

纯手工工艺难传承

在与记者的交谈过程中,李元耀一直强调:“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很宝贵。可现在市中心城区就我一个人在做,也没有人学。”李元耀告诉记者,不少外国友人慕名来找他画像。“我一个朋友的儿子在耶鲁大学读书,特意找我帮他画一幅孔子像送给学校当毕业赠礼。”李元耀称,在泰和县、吉安县的烈士纪念馆里还摆放着不少他的作品,“都是上世纪70年代为烈士画的”。

虽然早已退休,李元耀却仍坚持着这份初心,且不断钻研更好的画法,让瓷像更立体。现在,李元耀最大的心愿就是想收个徒弟,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这门手艺目前来说在经济上收获不大,且不是一两年就能学成,年轻人很难坚持,所以没有人愿意学。”李元耀的儿子也学了七八年,因没有经济效益便没再画,现在也转行了。

记者陈一雪 文/图

顶:5 踩:7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27 (37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17 (35次打分)
【已经有35人表态】
7票
感动 感动
7票
路过 路过
5票
高兴 高兴
5票
难过 难过
5票
搞笑 搞笑
3票
愤怒 愤怒
1票
无聊 无聊
2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吉州区思源社区:走街入户宣传 进行文明劝导
  • 下一篇:外籍小伙丢钱包 吉州民警热心帮找回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