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共享公平教育的阳光——吉州区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走笔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中国吉安网—井冈山报   发布者:admin
热度99票  浏览1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9年3月08日 11:07

□曾昭宝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近年来,吉州区积极顺应广大群众对“办更好的教育”的热切期盼,把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一环。该区突出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让适龄儿童共享公平教育的阳光雨露。

2011年,该区就提出“三个为本(教育要以社会为本、校长要以教师为本、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四个提升(提升办学理念、提升校园标准、提升队伍素质、提升社会公认)、五个到位(教师待遇要落实到位、学校投入要保障到位、教育资源要整合到位、社会办学要推动到位、校园环境要优化到位)”的教育发展目标。5年来,该区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一年确定一个主题,一年办成几件实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出硕果。去年,该区被评为全省首批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该区教育局荣获教育部读书活动先进单位。该区薄弱学校改造经验成果被拍成电视片,参加教育部在全国的巡展。目前,经省教育厅推荐,该区正在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区、国家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国家学前教育改革试验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省级基础教育信息现代化示范区。

全面“改薄” 把学校建成最美的地方

以前樟山镇村小泸溪小学内有一块芦苇沼泽地,如今经过改造提升,塑胶跑道运动场、文化长廊、食堂等一应俱全,校园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近年来,吉州区把改善办学条件、缩小办学差距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抓手。该区专门制订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三年推进计划”,高标准对每所村小进行规划建设,从治脏治乱“净化”校园、(下转四版)

种植花木“绿化”校园、治理尘土“美化”校园、改善环境“文化”校园4个方面着手,通过改扩建一批、新建一批、提升配套一批,全面推进校园建设,把学校建成最美的地方。

在强化城区学校辐射、示范带动作用的同时,该区“全面改薄”,对基础薄弱的农村学校在资金、项目上予以倾斜,从基础设施到教学配套,集中财力改善提升,破解办学“瓶颈”。

5年间,吉州区共投入10亿元用于发展教育事业,且每年都以20%的速度增加投入,远远超过财政增长速度。

2011年,该区启动“两堂”(食堂、澡堂)“两化”(绿化、文化)建设,让孩子吃上热乎饭菜、洗上热水澡。5年来,新建改造食堂48所,建成太阳能热水澡堂8所,实现所有寄宿制学校全覆盖,建设标准全市领先。全区50%以上的学校被评为市级美丽校园。结合庐陵文化、红色文化,该区打造了石阳小学、思源学校、吉安二中、吉安三中等人文校园,提升学校内涵和办学品质。2012年,该区启动“两房”(周转房、公租房)“两场”(体育运动场、文艺活动场)建设,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学校运动场提升改造,在全省率先实现校园塑胶运动场全覆盖。近年来,该区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挤出4.2亿元进行学校配套建设,对47所学校进行标准化改造。

补齐“短板” 实现优质资源无差别共享

学校信息化,既是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均衡发展的必然通道,为此,吉州区在“十二五”期间投入7000余万元,完善提升学校信息化装备水平,实现了“五个一”:每个学生上计算机课有一台计算机,按生机比14:1配备学校计算机室,对办学规模小的村小和教学点按最大班额成班制要求配足配齐计算机;每个学校有一条至少50M-100M的信息化高速公路带,建立了“吉州智慧教育云”项目,实现全区学校信息高速公路的联通、学校互访;全区学校每个班级配一套电子白板,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全覆盖;每所城区带有辐射带动任务的学校建一个录播教室,实现城区、农村学校学生在线课堂教育共享,以及城乡教师教研的同步观摩探讨,让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同步享有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师的共同提高;全区每个教师拥有1台免费计算机,并优先在农村学校实现,建成数字化校园6个,同时通过建设“三通两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和公共管理平台城乡共享,以及信息化教学的全面推开。

随着新型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入园难”成为突出问题。为了体现教育资源的公平性,该区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发展体系。在城区,公办民办“两条腿”走路,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在乡村,推行“公建民营”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目前,该区全省首创4所“公建民营”模式的镇中心幼儿园已投入使用。该区还启动了村一级建设独立幼儿园的工作,依托现有村小建附属幼儿园,搅活农村学前教育这池春水,解决了近1500名幼儿入园难题。

感恩教育 点燃教师工作激情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吉州区始终突出校长、教师“两支队伍”建设,重点强化师风、学风“两风”,铸师魂、强师资、重教研、抓培训,让良好的教风学气成为校园靓丽的风景。

该区始终以感恩之心善待教育。在保障教师待遇,尤其是乡村教师待遇方面,该区财政安排五个“一百万”。即:每年安排100万元作为教育奖励基金,奖励“名校长”“名教师”;每年安排165万元,用于全区教师培训并优先保障乡村教师;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教师体检;每年安排197万元,发放边远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筹资100万元,成立困难教职工帮扶基金。今年又新增了村小炊事员管理经费、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晚值班补贴,以及班主任津贴等。该区还在全省率先以公租房项目推动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投入近1200万元新建农村中小学教师公租房162套,为教师扎根农村筑“巢”。

为解决广大基层一线老师最闹心的“职称”问题,吉州区明确,刚到农村学校任教的大中专毕业生,取消见习期,参加工作即享受转正定级后的工资待遇。在职称评审上,通过年龄单列、聘期单列、市厅级以上荣誉单列、“地方粮票”和特设岗位等,向乡村教师倾斜,切实解决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的问题。

该区积极探索教师校际交流机制,建立区内教师、校长“编制总量控制、岗位按规定设置、人员统筹使用”的“区管校用”教师流动管理机制;推进全区优质校长、教师资源共享,鼓励教师由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城镇学校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探索形成“名校加新校”“名校加弱校”“名校加乡校”“名校加民校”等办学模式,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领头羊”作用,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顶:5 踩:6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1 (30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11 (28次打分)
【已经有30人表态】
7票
感动 感动
3票
路过 路过
6票
高兴 高兴
4票
难过 难过
3票
搞笑 搞笑
2票
愤怒 愤怒
2票
无聊 无聊
3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道路泥泞 货车“闪腰” 吉州交警与消防排除隐患保畅通
  • 下一篇:吉州区古南镇街道整治市容环境专项行动显成效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