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茂缘自根深厚———青原充分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的实践与探索
□刘振峰、郭欢
七月流火,赣水奔腾。
青原大地处处洋溢着干事创业的激情与豪情。全区400多个基层党支部,近7000名党员吹响“集结号”,奋战在创建文明城市的第一现场、扎根在精准脱贫的第一岗位、坚守在项目攻坚的主战场,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党旗添彩。
一名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堡垒。近年来,该区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针对部分基层党组织“不出声”、少数党员“带不好头”、服务群众“力不从心”等问题,坚持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通过“三统四体五配套”综合施策,切实加强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主体作用。
扭住“牛鼻子”,压实主体责任,让党旗在基层飘扬
“治小者不可以怠,怠则废。”为破解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落实难、坚持难问题,该区从最习以为常的党员活动日入手,制定下发了《关于紧贴中心、统一主题,组织开展“党员活动日”的通知》,坚持用党员活动日来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从抓好党员日常学习教育来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主体作用。党员活动日制度化后,成为“三会一课”的重要依托,集中学习讨论、现场交纳党费、党员民主评议、开展为民服务成为必不可少的规定动作。
党员活动日不仅实现了党员与支部的“每月有约”,更以一月一主题形式,明确了学什么。各基层党工委根据区委给出的课题,围绕中心,立足各领域特点,分别确定分主题下发到各支部。同时,鼓励基层大胆创新,把处方权往下放,让基层当“小郎中”,防止“一张药方用到底,一个药方治百病”。
河东街道芫下社区经历了从农村到城镇的转变,变化的不仅是村民到居民的身份,不少群众出现了心理上的不适应。首先摆在大家面前的问题就是土坯房的拆除清理问题。社区党支部结合实际,将土坯房整治列入党员活动日内容。由党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仅仅半个月时间,芫下社区就全面完成了土坯房的拆迁和清理整治任务,确保了几个重大项目如期开工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该区还建立了党员活动日统一跟踪问效制度。建立健全全程纪实、报告备案、(下转A3版)
督促检查、考核问责四项制度,构建闭环督导链条。各基层党工委对所属党支部党员主题活动日开展情况实行每月一普查。区委每季度按不少于10%的比例随机抽查,全区各党支部建立党员活动日台账,做到年度有活动计划,每月有活动方案,有适用的学习资料,有清晰的学习笔记,有真实的活动记录。
打造品牌,处处亮明党员身份,让党员形象更加鲜明
“一枚党员徽章,一本党员手册,一本党员主题活动日记录簿和一顶党员志愿者帽子”——青原区为每一名党员配发了一个“党员文具袋”,实现了党员教育管理从无形到有形,从有形到有效。
徽章使党员身份有标识,党员通过佩戴徽章,亮明党员身份,党员意识明显增强。同时,群众对党员的监督针对性强,党员自我约束意识也明显增强;手册使党员学习有重点,党员手册,收录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政策法规文件,让党员学习有重点;“记录簿”使党员活动有纪实,党员主题活动日记录簿主要记录参加主题活动情况,并作为党组织检查党员参加党内组织生活的重要依据,每位党员每月参加活动后,党支部书记必须核查记录并签名;志愿者帽子使党员作用有展示,广大党员戴着“青原党员志愿者”小红帽,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志愿服务工作和活动,走前列当先锋,立标杆做示范,“四位一体”的“党员文具袋”在该区已经形成较好的品牌影响力。
“壮骨强筋”,提升整体功能,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飞檐翘角坡屋顶,灰墙黛瓦马头墙”。走进富滩镇张家渡村一栋栋庐陵建筑特色风格的民居吸引着人们的眼球。2016年,该村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4万余元,先后获得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全省精品社区、省级生态村、全省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示范社区、吉安市先进村级党组织等诸多荣誉。村民们都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级班子是关键,党员干部是骨干。该区在选配村级班子时,坚持“靠得住、有本事、群众公认”的原则,把政治坚定、思想解放、能带领群众致富的经济能人选配到村级班子中来,着力打造一个个“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村级领导班子。目前,该区有1314名党员通过发展农业产业致富,215名成为产业大户,一大批致富能人被吸收到党组织中。
张家渡村成为该区筑牢基层,提升基层造血功能的生动注脚。该区还着力建立相关的配套措施,将党支部建设要求渗透到日常工作的各个层面,每个环节,保证了党支部建设与主体作用发挥协调并进,相得益彰。
东固畲民族乡、文陂镇、新圩镇、富田镇等农村基层党支部推行村企联建、跨村共建、支部加协会等形式,把21个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合作社上、农家乐上;河东街道全面创建人文社区温馨家园,探索建立城市社区大党委,实行城区治理网格化;在两新组织,成立了区委非公经济组织与社会组织党工委,吉安贸易广场等两新组织,利用建、联、挂、派等方式实现“两覆盖”100%;在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支部按期换届清单销号制度,有效防止机关党建“灯下黑”现象。
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该区层层落实党建责任,形成重视基层、服务基层的良好导向。
该区把真金白银投向基层党支部,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连续五年每年滚动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补助村级活动场所的建设和提升改造,每个村运转经费全部达到9万元以上、城市社区达到12万元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也按照相应要求,配套落实了活动经费。
雁阵效应,突出典型示范引领,凝聚强大发展正能量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该区注重把党支部书记的选优训强和先进典型的选树工作作为党支部主体作用发挥的核心,多年来坚持从优秀现任村(社区)干部,致富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大学生村官、退休干部、复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今年上半年,该区分农村、社区、机关和两新组织四个批次,对现任党支部书记实行全员培训,重点学习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党史党建党务知识等,让支部书记明白抓什么怎么抓。
刘勇、宋克照、胡小春、郭世俭、张文万等一大批“百个‘一树两强’先进典型”纷纷走入青原人民的视野,引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学有标杆、争有目标,凝聚了强大的发展正能量。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针对部分党组织长期软弱涣散,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该区量化评价考核,建立支部书记向上级党组织述职、向支部党员述职和由上级党组织考评、党员群众测评的考核评价制度,坚持支部每月一次自查、党委每季一次督查、区委半年一次调度、年终一考评机制,建立常态化巡查和党建工作问责机制,对流于形式工作没有成效的党支部进行通报,督促抓好整改落实,对考评不合格或履职不到位、问题比较突出或情节比较严重的党支部书记进行约谈或调整,直至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富滩镇施家边村党支部班子进行调整后,凝聚力和战斗力发生明显变化,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辖区内的广吉高速征地拆迁任务,其它各项工作也得到了有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