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富田——青原区富田镇水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刘茂林
“国家级生态镇”“国家级4A景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一张张“国字号”名片,使藏于深山的青原区富田镇走向了外界,“浓浓乡愁,这里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最佳选择地。”富田镇镇长彭汾告诉笔者。
初秋,走进富田,感觉格外清爽,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庐陵风情,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近年来,富田镇全面启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清淤疏浚、水系连通、生态修复,把富田打造成水域清澈、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文明新镇。
清水绕村流
印象中,陂下村是个“脏乱差”大村,老旧破房多,垃圾遍地是,污水满村流,而今眼前的变化却“亮闪”了笔者的眼睛:矮小土坯房不见了,破旧房屋修缮一新,最引人注目的是村中水塘,青砖护岸,水清见底,周围还有凉亭、石凳、石桌及健身器材,绝对是一个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村支书刘茂坤介绍,陂下村立足优美乡愁,请来专家学者挖掘文化内涵、恢复历史记忆、再现庐陵古韵、打造浓郁风情,让红、古、绿资源重放光彩。今年,陂下村成功入选“中国(江西)百个最具乡愁村庄”。
陂下村的变化只是富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富田镇按照“王家的大气、文家的正气、匡家的灵气、陂下的雅气、富田的祥气、富水河的秀气”的定位,投入6300万元,整治村内水塘160余口、排水沟60公里,连通全镇水系,死水变活、静水开流;建设氧化塘、人工湿地、垃圾池等,统一处理污水垃圾;清理养猪场10余家,实行人放天养,水库水质保持在Ⅲ类水以上。
清水如泉,洗涤富田的“尘埃”,犹如清纯少女。小桥、流水、人家,醇美乡愁,勾起人们深处回忆。
绿色伴我行
如今,绿色是富田的底色,全镇森林覆盖率达87%,绿地覆盖率达68.5%,仅围径在2.5米以上的樟树就有500多棵,被誉为“樟树王国”。
富田镇没有满足这点“绿”,而是,大力推进“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把“绿”插向荒山、插向村庄、插向校园、插向公园、插向公路,把碎片绿色拼接起来,形成绿色海洋,全镇森林面积达19万亩。
有绿无景不是目的。富田镇投入1700万元,绿化10多万平方米,新建花坛80多个,新植景观树1800余棵,打造横坑等村级水景观工程;投入1100余万元,实施富水河生态修复,再现河岸翠绿、江水清清的美景;结合都市田园休闲观光带建设,投入1500万元,打造金花长廊、七色花海游步道。
绿色如椽,绘就美丽清新富田,宛如出水芙蓉。红色、古色、绿色,交相辉映,引无数人为之向往。
农家乐致富
都说富田人最幸福:行在山水画,承仰蓝天云,饮浴翠山水,吸纳满河香,怡然画中美,享受画中乐,释放画中情。
优美的水生态环境使富田名声斐然,央视《记住乡愁》、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等全国品牌栏目纷纷走进来,引爆了富田旅游市场。今年上半年,富田镇接待国内游客6.29万人,同比增长23.1%。
为增加旅游的趣味性,富田镇大力推出“爸爸妈妈——我去富田当小红军”亲子游、“游古街古镇、赏堆花、品全牛盛宴、跳原始篝火——贴秋膘、品全牛”请到富田来、“孝子敬老游、留守儿童”庐陵文化富田古村研学行假期游、青少年拓展训练游等特色旅游产品,适应妇孺老少游玩。
在旅游产业链上,富田做足致富文章。匡家村村民匡君英把老屋简单装修一番,开起农家乐餐馆,每天七八桌客人,忙得不亦乐乎。两年后,匡君英不仅把建新房欠下的账还清,还添置了一批高档家具、家电,小日子过得火红火红。
目前,富田全镇建成大小景区(点)10多个、观光采摘园21个、农家乐80多家,带动就业人数1750人,2015年实现旅游收入350万元,人均增收近200元。农旅融合,为富田群众打造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