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腹泻患者增多 专家提醒把好入口关
进入夏季以来,气温不断升高,同时温度高、湿度大使细菌生长繁殖异常活跃,更容易污染食物,医院消化门诊日常接诊患者中腹泻、呕吐的病人明显增多,最常见的疾病就是急性胃肠炎和细菌性痢疾。中医将二者归属于“腹泻”、“腹痛”等范畴,病因多为夏季饮食生冷不洁或外感暑湿、湿热等。
急性胃肠炎是由于食入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饮食不当,如食用过量的有刺激性的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胃肠道黏膜的急性炎症。病人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在先;继而腹泻,每日3~5次甚至数十次不等,水样便,深黄色或带绿色,恶臭,可伴有腹部绞痛、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严重者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细菌通过食物、水、日常生活接触以及蝇传播,尤其是食物及水被污染后可引起暴发流行。急性菌痢主要表现为急性腹泻,伴有发冷、发热、腹痛、排黏液脓血便。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尤其是儿童感染机会更多。
急性胃肠炎和细菌性痢疾均与饮食不洁密切相关,因此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非常重要。饮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生食瓜果蔬菜要洗净。如果用清水清洗,清洗前要浸泡20至30分钟。用淘米水清洗蔬菜,可有效清除残留农药;尽量少食剩饭菜。夏天不宜在常温下保存剩菜,即使不过夜的饭菜,也一定要及时冷藏,以免给病菌的生长繁殖和释放毒素创造条件。能加热的食品进食前一定要热透;勿过分贪凉饮冷。暑热天气,再加上夏季冷饮市场花样翻新,此时易放纵口腹,过食生冷。冷饮无度易使胃肠受寒。此外,夏季调养,饮食宜清淡,补宜清补,应避免食入辛香燥烈之品,以防伤津耗气,可选用鸭肉、鹅肉、鲫鱼、瘦猪肉、豆类、食用蕈类(香菇、平菇、银耳等)、薏米、百合等。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 |
当前平均分:-0.1 (88次打分) | |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 |
当前平均分:-0.18 (93次打分) |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