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不止步 致富奔小康】井冈山:志智双扶“点燃”脱贫动力
如何让贫困群众实现可持续脱贫?井冈山搭建志智双扶的连心桥,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在明志立向中萌生干劲,激发百姓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系列报道《脱贫不止步 致富奔小康》,今天请看第二篇《志智双扶“点燃”脱贫动力》。
大年三十前一天,对于曾经是红卡户的井冈山市茅坪乡茅坪村村民朱秋芳来说,是扬眉吐气的一天。一家四口人从土坯房中搬了出来,在新房里热热闹闹过春节,他特意请人帮他写了幅春联:“党政脱贫,致富奔小康,政府帮我建好这个房子,我感到非常高兴。”
朱秋芳2014年患上尿毒症,丧失劳动能力,对生活也一度失去信心。去年,井冈山市创新开展的“红色讲习所”走到他的身边,不仅教会了他种植黄桃的技术,身边贫困户的脱贫致富的励志故事,也给他的思想带来了一次大“震荡”。
茅坪村村民朱秋芳的家
“以前没有技术,盲目的干,没有产量没有产值,现在学到了技术,更有信心,收入好了,现在我们有信心奔小康的生活。”
红色讲习所讲红色故事,学革命传统、传实用技能。目前,井冈山红色讲习所已开讲58堂课,培训基层党员干部群众1800余名。茅坪乡乡长邹伟男:“红色讲习所是常态的,每个月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每个月定期开展贫困户实用技术的培训。党员干部受教育,群众通过这个得实惠。”
红色讲习所
扶贫先扶志。通过“红色讲习所”、“乡村大讲堂”等形式,深入田间地头、集市街头,“点燃”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动力,增强了致富的信心。许多贫困群众看了听了以后自己干起来了。
茅坪村黄桃基地
清晨,刚刚从沉睡中醒来,神山村村民彭夏英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洗菜、切菜、炒菜,她说,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本着诚信是金的经营理念,她把农家乐生意做的红红火火。彭夏英和丈夫还开起了神山特产小卖部,做起了小老板。一家人的年收入超过10万元。不仅自己脱了贫致了富,还带动全村20户贫困户走上致富路。今年彭夏英被评为“感动吉安人物”:“我们老百姓,不能有依赖思想,党和政府只能扶持我们,不能抚养我们,我们老百姓也要尽自己的能力创造自己的生活,幸福的生活是干出来的。”
思想变了,观念新了,干劲足了。“扶志”“扶技”“扶智”成为井冈山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助推器”。井冈山党委书记刘洪:“井冈山虽然已经脱贫“摘帽”,但贫困依然存在,我们确立了 “党建为先、产业为根、立志为本、机制为要”的工作思路,确保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