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聚一堂学海再远航———井冈山市老年大学龙市分校远程教育掠影
□尹小平
“井冈山市老年大学龙市分校是全省老年大学的一面旗帜。”这是江西省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李维平对井冈山市老年大学龙市分校的高度评价。2006年,龙市分校挂牌成立。2013年,该校被批准为全国老年远程教育实验区,初步达到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规划目标,提前实现了基层老年远程教育全覆盖。2015年,该校被评审为全国老年远程教育示范区。
健全机制夯实基础
井冈山市乡(镇)村规模偏小,农民居住分散,老年人大部分都是忙农活、做家务、带孙子,普及乡(镇)村老年远程教育谈何容易。为此,该校召开联席会议,分析现状,提出“延伸教学点,扩大覆盖面”的规划部署,实行“政府主办,社会参与”的办学方针,基本形成了市、乡(镇)、村办学网络。
领导重视。由村、乡(镇)书记任校长,一般有4至6人的校委班子,还有一名专职副校长,主持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还有1至2名专职辅导员。分工的党政领导负责联系老年学校,年终考评打分与政绩挂钩,做到工作有部署、有考核、有奖惩,有力地推进了远程教育实验区的开展。
资源共享。为了拥有固定的远程教育场所,收视点有的借用党员活动室,有的利用家族祠堂,有的巧用文化活动室,还有的利用村部会场,基本满足发展需求。目前,各乡镇、行政村收视点都做到了“四有”:办学场所、教学设备、课桌课凳、管理人员;制订了“四表”:学员登记表、学员考勤表、课程安排表、课堂记录表;“四规定”:学员管理规定、教学管理规定、岗位职责规定、档案管理规定;“四计划”:工作计划、教学计划、课时计划、辅导计划。
学员稳定。老年远程教育开办初期,学员主要以本地的老干部、老党员、老退伍军人、退休干部和村部附近的老农民为主,俗称“五老课”。新城镇老年远程教育开学时,披红挂彩,126名老年学员精神焕发。随着认识的逐步提高,学员突破“五老”范围,种田大户、养殖大户陆续进入课堂。坳里乡老年远程教育,采取“3+2”模式,固定时政、保健、法规三课,在惠农政策、农技方面因时因需开课,目前学员增到138人,占老年人的25.7%。
科学管理服务到位
为了给老年人创造方便的学习条件,确保注册学员的学习不流于形式,该校以实用的课程、便捷的形式、低廉的成本,享受优质的教育。
形式多样的课程设置。龙市分校现有老年远程教育大小教室6个,学员610人,采用北京东方妇女老年大学的“幸福养老大课堂”和江西省委组织部的远程教育网络课程,开设了时事政策、养生保健、歌咏、舞蹈等专业课程,平均每年播放了近100堂课,其中播放的“心态决定命运”“新世纪健康饮食”“老年心理健康”以及有关舞蹈、门球等的课程,深受学员的喜爱,学员从中受益匪浅。2016年全市舞蹈大赛,舞蹈班参赛的节目还获得了三等奖。门球班通过远程教育,学院的门球水平明显提高,组建的门球队参加全市门球比赛,连续夺冠。
因地制宜的教学模式。推行易学好懂的教学方法。采用“视频讲座+面授辅导、远程课堂+活动与实践、理论学习+实际操作”的教学方式,使学员看得懂,学得快。实行灵活的教学管理。农村老年学校根据实际,实行灵活安排,农闲多学,农忙少学(或停学)。乡(镇)学校实行“三统一、一分散”的管理方法,统一安排全年教学计划、统一安排辅导老师,根据各村实际统一选择课件。开展互动的视频教学形式。在收看过程中,有时缓冲时间比较长,会出现“卡”的现象;有些教师地方口音比较重,又没有板书,学员听起来很费劲。学校及时与老年远程教育中心工作人员反馈后,有所改进。现屏幕下方添加了字幕、增加了板书内容,提高了收视效果。
茅坪乡神山村地处山区,老年人上村老年学校学习十分不便。为此,村支部书记、乡老年学校校长按照自然村建立收视点,用电视、VCD组织远程教学。地处茅坪乡坝上村的农业科技科普示范园,是茅坪乡老年学校开展老年远程实践的重要基地教育之一,乡老年学校聘请了该示范园总经理为教师,他综合运用远程教学、图片课件和录像为老年学员讲授太空辣椒、太空番茄等育种技术,几年来共培训老年学员30多期,播放了十几个致富产业项目。
全面覆盖结出硕果
老年远程教育是新型的教育事业,虽是夕阳工程,却是朝阳事业,深受城乡老年人的欢迎和喜爱。老年人一旦进入老年学校,尝到甜头,就会产生极大的动力,在文化养老、精神慰藉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增长知识的课堂。葛田乡老年学校冬季上保健课,事前公告,专讲“怎样科学使用家电”,教室被老人挤满。开通远程教学后,播放“实效防癌16招”教学后,79岁的陈忠民说,过去总喜欢吃烫食,越烫越过瘾,学习后知道吃烫食易得食道癌,真危险,大家再别吃烫食了。
和谐社会的桥梁。农村生产活动和家庭生活经常发生一些矛盾。往往影响安定团结和社会和谐,不少学校开设文明课堂,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员主动参与社会纠纷的调解,当好干部和群众的桥梁。大陇镇楼下村长期外出打工的杨梅张明,在家建了一栋新房,修了一条小路通大道。2014年回家时,发现一位邻居在他新修的路边盖上了猪圈影响交通,双方争执不下。村校学员黄智忠主动多次上门调解,感动了双方,很快拆了猪圈,恢复原貌,后来大家称这条小路为“和谐通道”。
发挥余热的平台。许多老年人过去分散在家,孤独寂寞,参加远程教育后,学习政策,增长了知识,焕发了激情,主动关心公益事业,积极发挥余热。2015年春天,东上乡老年学校学员许贵才,原是蒲陇村干部,了解到实施自然村通公路进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村干部行动不力。他便主动牵头,跑40多户人家,登门做工作,并带头捐资,带头出工,很快修通了这段近两公里的“卡脖子”路。
活跃文化的乐园。古城镇是井冈山市的大集镇,老年学校开设舞蹈课后,成立3支文艺宣传队,每晚都组织广场舞,带动600多人参加。龙市镇城南社区是城郊6000多名失去土地的农民集中居住的“阳光小区”,为帮这些老人缓解住进楼房后的寂寞感,该校开办“城南社区老年学校”,开设时政、保健、音乐、文明管理、道德讲座等远程教育课程,每月1至2次课,平时每天下午都有100多人在此看图书、看录像。室内外健身器材齐全,方便老年人活动。学校重大节日举办联谊会、茶话会、座谈会,请老人代表参加。学校成立了13人器乐队和30多人的文艺宣传队,每晚都开展广场舞活动,带动几百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