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文风的锤炼 心灵的震撼 灵魂的洗礼———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主题采访活动综述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发布者:admin
热度90票  浏览1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9年2月02日 10:54

□本报记者龙玉然

田间地头与老百姓促膝长谈、坐在贫困户家中的板凳上盘算收成、穿行于美丽乡村热情参与民俗表演、现代农业科技园里探问新型植物培育方式和价值前景、革命烈士陵园和博物馆及旧居旧址前接受红色教育……

8月25日起程,至8月30日,参加“砥砺奋进的五年·红土地上看变化”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主题采访活动的,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人民网、江西日报、江西广播电视台、中国江西网、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经济晚报等中央、省级各大主流媒体40多位记者,在近一周时间里,顶着烈日、冒着酷暑、怀着热情,辗转奔波、翻山越岭、进村入户,脚步踏入井冈山市、永新县、青原区等地的10多个乡镇。他们说:“这是一次最为典型的锤炼文风、震撼心灵、洗涤灵魂之旅!”

90年前,红土地上硝烟四起、血雨腥风、火种频传;90年后,革命老区翻天覆地慨而慷,党员干部担当实干、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广大群众勤劳勇敢、朴实善良、智慧和谐,铸就了新时代一个又一个惊天动地的传奇。

祭奠英灵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烈士最终离开了人世,年仅22岁。”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讲解员情感充沛的话语中,刚刚向英烈敬献花篮的记者们心潮澎湃。

90年前,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片红土地上曾有4万多人抛头颅、洒热血,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可考的只有1.5万余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里是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发祥地。

巍巍五百里井冈,100多处革命旧址遗迹散落其间,已经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成为人们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境界、坚定信念的生动课堂,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袁文才、王佐绿林武装经过改造后,获得了新生……”8月26日,王佐嫡孙王生茂在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亲授党史。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退休后,王生茂每年义务宣讲达三四百场,目的就是要讲好“井冈山的故事”,传承好井冈山精神。

江满凤是一名革命后代,也是一名在龙潭景区工作了整整20年的普通保洁员,有“井冈百灵”之称的她,一首《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唱响大江南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江满凤说:“现在生活好多了,感谢党和政府,我很知足,我爱井冈山!”

文化水平不高但非常热心公益助学的江满凤,脸上一直绽放的自信和幸福的微笑,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位记者。来自《当代江西》杂志社的徐由海说:“井冈山,山好、水好,人更好!”

无论是在井冈山红色税收博物馆、茅坪八角楼革命旧居旧址等地参观学习,在新城区红军剧场观看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还是瞻仰永新县三湾改编纪念馆、采访“将军讲堂”负责人何继明将军,抑或是在青原区东固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聆听讲解、向东固革命烈士陵园敬献花篮、围坐在当地99岁老红军石大享身边穿越历史洞见战火,采访团记者都纷纷表示,这是一次难得的灵魂洗礼。

新华社江西分社记者范帆说:“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90后记者,(下转A3版)

我是第一次来井冈山采访,从书本走到现实,和老区人民零距离接触,看到他们的生活发生巨变,感觉特别震撼,我为我的祖国感到自豪!”

脱贫攻坚 一方热土再铸传奇

今年的2月26日,井冈山宣告在全国贫困县中率先脱贫“摘帽”。

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如今是一个小有名气、已接待数万人的旅游热选地。

2016年2月2日农历小年,习总书记在井冈山视察指导时曾坐在该村贫困户张成德家厅堂的板凳上。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井冈山要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这两句力敌万钧的殷切嘱托一直让神山人民振奋至今。

神山村的黄桃熟了,首届黄桃节成功举办,慈善义卖轰动乡里,又成立了神山黄桃品牌电商协会,如今1万多公斤黄桃销售正旺;环山旅游公路建设正酣、即将上马引进农产品土特产运营公司……

坝上村是典型的山区小村,如今大力推行旅游扶贫,以团中央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军的一天”体验教学落户为契机,2016年共接待学员4.2万人,同比实现翻番,户均增收2.3万余元,全村共有46户农户参与接待,其中贫困户12户。

“精准、落实、可持续”,精确识别、精准施策。8月28日,永新县石桥镇长溪村,贫困户刘头发正在自家的蚕房里忙碌。他养了3张半蚕,今年可有7000多元的纯收入。如今,全村45户贫困户全部加入到蚕桑产业合作社,多的今年将有近2万元的收入。

该县三湾乡九陇村是闻名遐迩的九陇革命根据地所在地,这里除了黑猪养殖产业外,今年又发展了丝瓜络产业。村民段富明家的丝瓜络堆了半个墙面高,售卖在即,夫妻俩正在丝瓜基地接受技术指导。今年他家预计收入达1万元左右,大约是他在山里种水稻的9倍。

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梁颖不由感慨:“我们这一次真的是在做‘带着泥土芬芳’的新闻,我以前很少去过这么偏僻的乡村,但当我看到乡亲们生活中的一切如此欣欣向荣,十分欣慰,这就是‘走转改’的力量。”

绿色生态 美丽吉安幸福生活

细雨扑面、绿植生辉、峡现彩虹……这是8月26日,采访团记者眼前的井冈山水口景区。

空气清新、欢呼尖叫、快门频闪。在彩虹瀑布下,大家争相要将最美的瞬间留下。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1年3月,2012年7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是我省目前唯一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也是我省第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素有“第三纪型森林”“天然动植物基因库”和“亚热带绿色明珠”之称,是保存古老动植物种的“避难所”,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而水口景区是保护区核心区域,风光十分秀美。

清新的空气夹杂着浓浓的荷香扑鼻而来,青石砖铺成村道,环境整洁干净。修葺一新的客家小楼遍布两旁,内院统一用木栅栏围成,房前屋后则种植花木,尽显乡土气息,但这里又被注入了丰富的城市文明元素。8月27日,采访团被井冈山市大陇镇大陇村案山组一家名叫苏莲托的咖啡厅所吸引。这里吧台雅座一应俱全,二楼还有民宿,现代风格的装修显得很是新颖别致。这间咖啡屋是由村民闲置房屋改造的,而出资改造者便是井冈山陇上行生态农业旅游公司。

为发展红色旅游,促进村民脱贫致富,大陇镇与该公司合作,以“民俗、宜居、生态、养生”为理念,打造了山水田园度假村。该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规划面积1500亩,由四季水果和水产品种养示范区、精品民宿度假区、乡村民俗旅游体验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李竟成按捺不住心头的兴奋:“真是出乎意料,虽然我好多次来井冈山,但每次都觉得变化挺大的。这个村庄,无疑显示出农民的生活方式已然与城市居民接轨,这可不单单是‘脱贫’二字啊!”

在永新县莲洲乡溶溪村荷和文化广场,放眼望去,溶溪湖上蜿蜒地卧着九曲桥和观月亭,碧绿的荷叶随风层层起舞,老人、年轻人、孩子齐聚广场游玩。乍一进村,记者们就被村内的美景和生气所感染。

这个村建有高氧化塘处理池、生物污水处理池和太阳能沤肥站,环境卫生非常整洁,渠水清澈,随处可见垃圾分类桶和保洁员。记者们来到祠堂,这里正在热热闹闹地开展文娱演出,技艺精湛的书法、盾牌舞和永新小鼓等非遗表演让记者们喝彩连连、印象深刻。

江西日报记者齐美煜说:“这个村庄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温暖,你瞧,男女老少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从他们的精神面貌上完全可以看出,不但生活好,而且很和谐。”

从朵朵灵芝朝人笑的井冈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八角楼园区到辐射带动区域广泛的永新县烟阁乡农业科技示范园、白茶产业基地和在中乡设施农业示范区,再到青原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千亩水蜜桃基地和现代农业展示馆,这些与好生态密切相关的绿色样本让采访团由衷点赞,也备受启迪。

江西日报记者洪子波此次特地携带航拍飞机来,行走多地后收获满满,大家都挤过来争抢他拍摄的靓图,并且一致感叹:“美!吉安真是太美了!”

记者手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的一句诗是我此行最大的感悟。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行走乡间不单单是“接地气”,更可以很好地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这大概是另一种“上下求索”吧!

近一周的时间,与央媒省媒记者们一起走门串户,一起与贫困户聊家常,一起询问当地党员干部如何精准脱贫,一起感受吉安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发生的沧桑巨变,可谓受益匪浅。

红色教育洗涤灵魂、脱贫攻坚震撼人心、美丽样板笑逐颜开、放眼基层锤炼文风。

除此,我也很想在这里说出这句发自肺腑的话:吉安,你最美丽!

顶:4 踩:4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48 (27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32 (28次打分)
【已经有27人表态】
4票
感动 感动
2票
路过 路过
3票
高兴 高兴
5票
难过 难过
4票
搞笑 搞笑
2票
愤怒 愤怒
3票
无聊 无聊
4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井冈山市睦村乡“马上就办”解难题暖民心
  • 下一篇:井冈山大学加大整治力度迎“国考”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