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农助农献一生——记井冈山农业科技园管委会副主任周禄生
□本报记者邓勇伟、实习生秦世豪
今年59岁的周禄生1979年6月参加工作,1990年3月入党,先后任吉安市农作物良种场技术员,良种繁育室副主任、主任、副场长、场长,井冈山农业科技园管委会副主任职务。
他被誉为吉安农民农业生产中的贴心“好管家”,吉安农业产业发展的科技“主心骨”。这个土生土长的吉安农家子弟,以精于业、善于思、敏于行的人生信条,倾情助农发展、护农增收,引领着吉安“三农”科技创新发展的航程。他曾领队主持南繁杂交水稻不育系获全国同季最高单产,主持育成的“赣早籼9号、14号、39号”3个早稻新品种在省内外推广应用,主持或主参完成了“嫁接茄”“设施芦笋”“棉花引种高产栽培研究”等科研成果。同时,在全市率先引进黑葡萄新品种以其早熟、无籽、优质、高产等优势得到了果农和消费者的青睐。
2006年,周禄生在我省率先引进红肉火龙果,采取大棚设施栽培,经十年磨一剑,探索了一套火龙果南果北种高产高效优质的栽培管理技术,解决了其安全越冬,提高产果率和品质以及设施栽培管理的一系列技术难题,成为省内成功实现火龙果南果北种的第一人,获得国家专利局授权一项专利,受理三项。
掌握技术后,周禄生不藏着掖着,主动接待农户参观学习,传授技术,先后接待了省内外前来取经学习的种植户、企业主等千余人。
在他的示范引领和技术指导下,目前已在我省推广应用5000亩以上,进入盛产期(第三年)亩产量在2500公斤以上,亩产值在4万元左右,展现了非常可观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前景。
井冈蜜柚是老区群众的一条脱贫致富新路,也是周禄生新的研究重点。为开展井冈蜜柚园蜘蛛类群调查研究,他不顾年龄偏大,园内杂草过膝高,随时有毒蛇出没的危险,总是冲在队伍的最前面,为队友开路,终于成功获得第一手资料。“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只有跟上形势,才能真正满足农民需求,担得起农技示范推广的使命。”对本职工作一直要求严格的周禄生总是这样对自己说。
“科技特派员就得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扎扎实实帮农民解决问题。”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应用中,农家子弟出身的周禄生总是不辞辛劳、毫无保留,对农民有求必应。每逢种植管理、气象灾害等重要节点,他总要挨个给农户、企业发送提醒短信,十几年雷打不动。2016年年初,吉安市罕见严寒冰冻天气,可他服务的那些种植企业户不慌不忙胸有成竹,因为在周禄生的提前提醒和平日指点中,他们早就掌握了对抗严寒天气的方法。
38年来,周禄生扎根农业技术科研和应用推广一线,心系农民、倾情农业,换来的是百姓的真心赞许,及吉安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
而他也先后获得市首批“新世纪学科和技术带头人”、吉安市“情系百姓”好干部、第二届全国优秀农业园区工作者等称号,并终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