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即吾乡 ——解读新干城市建设宜居理念
□李福孙
如何打造“宜居城市”?新干县围绕“社会文明、经济富裕、环境优美、资源可承载、生活便利、社会安全”这24个字,突出做好生态、文化、管理三篇文章,城市建设朝着宜居方向华丽转身,“此心安处即吾乡”的愿景正逐步显现。
镜头一:早春时节,每天清晨,家住东山寺附近的陈先生步行十分钟就来到了东山郊野公园。沿着平坦的柏油路,他一路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春意盎然的美景。公园里,早起的市民有的打拳,有的跳舞,有的跑步。想到自己再也不用为家附近无公园休闲散步而烦恼,陈先生心情就豁然开朗起来。
解读:绿色生态是新干鲜明的城市底色。近年来,新干紧紧围绕“秀美滨江花园城市”目标,坚持让利于民原则,筹措资金建设了青铜文化公园、城东湿地生态区、龙山森林公园等一批重点工程,基本形成了县城东西南北中都有大型公园、出门十分钟便有小游园小广场的格局,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83平方米,群众从中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今年,该县生态建设再发力,深入开展“绿色城镇、花园街区、和谐邻里”创建活动,加快推进湄湘河生态治理工程和城北化工企业“退城进园”,计划见缝插针再建一批小公园、小广场,努力打造“绿色社区、温馨家园”。
镜头二:在新干城市湿地生态区,一座占地300平方米的民俗文化景观雕塑在绿树掩映中格外引人注目。整个雕塑群将新干地方传统文化浓缩其中,竹马舞、莲花落、擂茶、打麻糍、舞龙灯、摘红橘等画面生动形象,民俗之风扑面而来,让来此参观的游客勾起无限回忆。
解读:文化是一个城市的“魂魄”。新干充分挖掘江西十八古县、“江南青铜王国”“剪纸之乡”、“世代母亲楷模”陶母湛氏、“天下清官第一”王言、吉安第一个状元何昌言等丰富的人文资源,主动贴近传统文化和本地民俗民风,恢复和维修重点历史遗迹,融入青铜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建设了青铜文化公园、宝塔山文化公园、人口文化公园、北门湖休闲公园和105国道湄湘河桥等,增强城市文化厚重感,让市民对城市有亲切感、认同感和归宿感。今年,该县还将重点对大东门进行修复和改造,将其打造成集民宿、文化、休闲为一体的特色旅游街区。
镜头三:在新干县老公安局旧址上,新修建的停车场停车位整齐划一,小车有序停放着。而在原人民银行办公区、原文广新局办公区、原湄湘河夜市区、原七琴车站停车场等8个临时公共停车场内,一样的情景让市民再也不用为停车发愁了。
解读:城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这些年,新干利用创建和复审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的契机,驰而不息地推动城市管理上水平、上档次。今年,又重点开展“路长制”“数字城管”、无物业小区管理,推进环卫清扫保洁、园林绿化等政府购买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同时,该县在城市建设中,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使心安之城有心安之处。去年以来,除打通一批城市断头路,让出城区黄金地段新建了8个临时停车场,解决了市民停车难交通拥堵难题外,还抓紧谋划实施家居建材城和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加快推进城市风情街、城南农贸市场、新中医院、医养结合养老康复中心、城东幼儿园等重点工程建设,为市民宜居宜业创造了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