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秒送”法律文书 新干法院创新送达方式
■朱志强
“我们已经向你发送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开庭传票、原告提交的证据材料等,共12张图片。”“材料已经发送完毕。请确认后回复已收到。”
“已收到!”
“请仔细阅读,积极应诉。”
“谢谢朱法官!”
7月22日上午,在一起离婚纠纷案件中,新干法院七琴法庭法官创新送达方式,通过“微信送达+电话”的方式,向被告“秒送”应诉材料,确保了案件第一时间送达,为案件快速开庭打下基础。
这起离婚纠纷案件的被告邓某,由于在外地做生意,没有时间到法院领取法律文书,也没有便于邮寄送达的固定住所。如果采用传统的直接送达和邮寄送达方式,可能造成案件进入公告程序,影响案件审理。邓某系70后,法官认为可以尝试对其进行微信送达。
在电话征得邓某的同意后,法官让邓某将其添加为微信好友。在互为好友后,法官确认对方身份、扫描并上传应诉材料、当事人确认签收等环节,逐步开展微信送达。收到相关诉讼材料后,邓某在微信中对法院微信送达的工作态度和效率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感谢。
“按照以往的做法,法官拿到案件之后,一般会向被告邮寄送达法律文书。有的案件一个被送达人有好几个地址,一个周期下来,大半个月就过去了,加上举证和答辩期,即使是简单的案件也都排到一两个月之后。而且往往到开庭审理时,邮件回执还没有到法庭,严重影响了审判效率。法律文书传统的送达方式耗时长、操作不便。在经过身份甄别和取得当事人同意的基础上,通过微信送达,方式新颖,既减少了当事人往返法庭的不便,又大大缩短了送达的周期,有效提高了诉讼效率,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承办法官这样介绍道。
据悉,这是该院首次运用微信送达法律文书,这种做法既可节约法院的送达成本,也可减少当事人往返法院的诉讼成本,大大缩短审理周期,提高办案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