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这里传递———新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纪实
□李细兰、黄新平
新干县坚持把开展好志愿服务活动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载体,积极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已渐渐融入新干人的血脉,凝聚出股股新风尚。
善行义举托起幸福之城
今年42岁的张卫莘,来自广州市的新干女婿,3年前,他毛遂自荐成为“新干580”网络先锋服务平台敬老爱老志愿服务队的领队人,坚持每月至少一次带领志愿者探访新干县金川镇、三湖镇、神政桥乡敬老院以及新干县福利院的老人,陪老人们聊天散步,帮老人捶背、梳头、洗衣等服务,让老人感受到“儿女回家了”。有人问张卫莘,“经常做这个,图啥?”他乐呵呵地回答说:“喜欢。”简单的一句喜欢,让280多名老人备感温暖和幸福。如今,他带领的这支志愿者队伍人数达300多人,开展敬老爱老等志愿服务1233人次。
在新干县,将爱心奉献给志愿服务工作的热心人有很多。有6年来募集善款30.2万元、帮扶180户困难家庭,志愿义务服务达3130多人次的新干阳光义工志愿者;有忍受病魔煎熬9年,却将留存治病的3万元捐给素昧平生的肝病患者卢晓东的“江西好人”李文娟;还有自发成立社区红嫂工作站,为社区居民提供家政服务,为未婚男女解决婚姻问题的好大姐邵友妹……
身边一群人,温暖一座城。在一项项社会公益活动中,在一次次爱心送温暖行动中,志愿者们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传递着文明城市的温情,汇聚着幸福新干的大爱。
爱心传递引发“蝴蝶效应”
每个党员干部、普通群众对志愿服务的切身践行,都将深刻影响着身边每一个充满温情与爱的人,引领一个时代崇尚志愿行动的风尚,从而凝聚一股坚不可摧的文明向上之力,激发整个社会志愿服务的“蝴蝶效应”。
“新干580”网络先锋服务平台自2013年开通以来,开展集中服务2170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125个,实现微心愿700多个,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架起了一座座干群“连心桥”。
新干县通过举办主题志愿活动启动仪式、“道德讲堂”“道德模范巡讲”“志愿者培训班”,
召开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大会、志愿服务表彰大会等有效方式,带动更多人投身志愿服务事业。如今,成千上万的私营业主、学生、普通干部和群众等,纷纷加入阳光义工协会、文化志愿者协会、“新干580”等志愿服务团队行列。
志愿服务助推文明建设
新干县建立了县、乡(镇)、社区(村)三级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健全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管理、服务记录、回馈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实现了志愿者、服务对象、活动项目的有效对接,同时将开展志愿服务情况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等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考评,制定出台《新干县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奖励办法》,提倡和鼓励志愿服务的行为,维护志愿者的正当权益,形成崇尚志愿服务的社会氛围。
该县还构建了以志愿服务联合会为龙头枢纽,文明单位学雷锋服务队、青年志愿者协会、文化志愿者协会、“新干580”网络先锋服务平台、阳光义工协会、巾帼志愿服务队等为主体的志愿服务组织,长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有效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
如今,在新干大街小巷、广场公园、学校社区、偏僻山村等,到处可见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或敬老爱老、或扶贫济困、或文明劝导……,他们像一把流动的火炬,照亮了新干大地,如一股巨大的暖流,激荡着人们的心田,成为新干文明建设的一股强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