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县贫困学子陈洁:家庭多磨难 不忘求学心
原标题:家庭多磨难 不忘求学心 吉安县坚强女孩陈洁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陈洁和她的父亲
自本报大型公益助学活动启动以来,本报新闻热线15207961110经常接到读者来电,向本报提供需要帮助的学子及其信息。其中一位名叫陈洁的家庭情况和她的求学经历让记者感叹。12日上午,记者随陈洁和她的舅妈驱车来到了吉安县安塘乡敬老院。
父女相依为命,女孩有苦不言
来到陈洁父亲居住的安塘乡敬老院。一下车,陈洁一声响亮的“爸爸”,正在纳凉的父亲立即转过头,露出憨厚的笑脸。父女二人没有很多话语的交流,但两人的眼神却不曾离开对方。陈洁的父亲告诉记者,在陈洁18个月大时,她的妈妈因白血病离开人世,两人此后相依为命。“她4岁时,我前往广东打工也一直把她带在身边,舍不得让她离开我的视线。”陈洁父亲说,打工期间他出了车祸,便带着陈洁回到家乡,靠着一些简单的手艺谋生。
陈洁上小学时便开始了住校生活,“那时回家一趟要走两三里路,每个学期爸爸会交150斤米给学校,这就是我的口粮。但我时常吃不饱,有时还会被饿哭。”说起这事,陈洁父亲心疼不已。原本就患有腿疾的父亲,在经历车祸后,只能靠拐杖行走。就是在这样的身体条件下,陈洁父亲拄着拐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学校,为孩子争取一顿饱饭。陈洁的父亲说:“我没法让孩子吃得多好,但总要让她吃饱。”“没有谁家的父母会到学校来投诉这事,就我的爸爸来了。”陈洁红着眼眶说,虽然同学生活条件比她好,但陈洁一直在说:“我挺幸福的,因为爸爸将他的一切都给了我。”
因为车祸,陈洁的父亲接受了手术治疗,那时正上小学的陈洁独自一人在家生活,洗衣做饭、医院陪护。很多同龄孩子还沉浸在父母的悉心呵护中,陈洁却要担起照顾自己和父亲的重担,这其中的艰辛和苦楚,记者难以想象。“是很辛酸,但与父亲的疼痛相比,我的苦累算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