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托起幸福家——记吉安县官田乡林下村村民蒋春艳
□胡颖、本报记者邓勇伟
在吉安县官田乡林下村委会括村,每当有人问起,谁是勤劳持家、孝敬公婆、贤惠又能干的好儿媳,村里人都会把目光投向蒋春艳,并对她交口称赞。
年迈的祖父祖母、患有精神疾病的的婆婆及矮小的小叔子和正在读书的小姑,家徒四壁,生活捉襟见肘。2006年,第一次跟着丈夫从广西来到括村,蒋春艳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家。然而,为了爱情她留了下来,并和丈夫一起挑起这个贫困不堪的家庭重担。
为减轻经济负担,婚后不久,蒋春艳的丈夫和小叔便随着南下大军到沿海发达城市讨生活去了,家里只留下她一人操持家务,打理田地。从对农事一无所知,到慢慢学会了抛秧、打药、放水、施肥,蒋春艳逐渐“修炼”成了田地里的一把好手。每到收获季节,收割、晒谷、储藏,她一力承担,从不叫苦叫累。公婆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常说“前世修的福才有这么一个好儿媳”。
10年来,蒋春艳跟老人相处的时间比丈夫还多,却从没跟老人红过脸、顶过嘴、耍过脾气。都说闺女是妈的贴身小棉袄,蒋春艳则是公婆的第二个闺女。婆婆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时常乱发脾气,但蒋春艳从不嫌弃。一次,婆婆因为乱说话和邻居厮打起来,蒋春艳知道后忙把婆婆拉回家,温言温语地劝婆婆冷静下来,并为婆婆梳理头发,涂抹药膏,之后又去跟对方道歉求得谅解。邻居看她一片诚心,也就不予计较了。
2012年,祖父因肺结核住院,蒋春艳鞍前马后为躺在床上不能动的祖父擦洗身体,端屎端尿,并按时给老人家喂水、喂药,从住院到出院一直精心服侍着,直到祖父病逝。看着80岁的祖母年岁已高,行动不便,身体越来越不如从前,蒋春艳在照顾家庭之余,四处求医求方,希望缓解祖母的痛苦。每当有人提起孙媳蒋春艳时,祖母的脸上总是挂着幸福的笑容。
收入的微薄让蒋春艳的生活一直过得十分清俭,每花一笔钱她都要合计个半天,可在孝敬长辈这件事上,她却十分大方,逢年过节总要给老人添置一身新衣裳。老人上了年纪,经常会发生便秘、咳嗽之类的毛病,为此,蒋春艳经常购买一些含有大量纤维素的食物,为老人家用心烹饪、精心调养。
丈夫和小叔外出打工后,蒋春艳一个人挑起了照顾家里老人小孩的担子。她忙里忙外,照顾老人,接送小孩,下地干活,为的就是给老人和孩子创造一个舒心安逸的生活环境。小姑考上大学后,蒋春艳二话没说,便将不多的存款取出给小姑交学费,希望她成才出息。左邻右舍都说,蒋春艳是一个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儿媳、好嫂嫂。
生活的苦难并未给蒋春艳的人生带来抹不去的阴影,她始终保持微笑,乐观开朗。而乐于助人的她更深得邻里的信任和尊重。每次邻里有事需要帮忙时从不拒绝,左邻右舍没事也喜欢常到她家里来唠唠嗑,邻里相处十分融洽。今年,蒋春艳被聘为村小组的保洁员,她不怕脏、累,勤劳肯干,每天早上都把村道打扫得干干净净,村小组的卫生有了大起色,村民夸奖她勤快能干,她却羞涩地说:“这没啥,既然当了保洁员,搞好村里的卫生是我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