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吉安市第一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永新盾牌舞从民间走向世界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发布者:刘丽萍
热度131票  浏览3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6年5月08日 19:38

江西吉安网讯(记者刘丽萍) 2006年5月20日,永新盾牌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我市第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自永新盾牌舞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以来,一路发展一路歌:

2010年7月1日,永新盾牌舞参演人员正式出征,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7月3日至7日江西活动周的展演。期间,永新盾牌舞将作为踩街巡游项目进行表演,向全世界人民展示革命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

2011年,永新盾牌舞受邀在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千人欢乐盛装大巡游”活动中表演,引得许多游客驻足观看。气势恢宏的演出展现出永新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魅力,受到了广大游客的赞叹和好评。

2016,永新盾牌舞名列江西旅游产业博览会十佳旅游演艺节目名单。此次活动全省共有53个节目参加评选,永新盾牌舞是我市选送的表演节目中唯一获此殊荣的节目。

永新盾牌舞的发展,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

盾牌舞就是流传在永新的集音乐、舞蹈、武术、杂耍、造型于一体的古典民族民间男子群舞。据永新县志和南塘村吴氏族谱记载,盾牌在明朝就有“供习武防身用”,太平天国后传入永新,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盾牌舞在永新一带家喻户晓,在始发地南塘村曾有“不练盾牌不是男子汉”之说。特别是元宵“出灯”必不可少,深受民众喜爱,弥补了当时人们文化生活的贫乏。

盾牌舞主要表现两军对垒破阵,相互攻守拼战的场面,由男子集体表演,两铁叉手与众多(8个以上)牌丁集滚、打、躲、闪等于一体灵活运用,由八个阵式组成:四角阵、一字长蛇阵、八字阵、黄蜂阵、搭牌(也称双蛇出洞)、龙门阵、荷包阵、打花牌。阵式布局巧妙严谨,造型神采各异。其动作特点:功架不倒,刚柔相济、疾而不乱。音乐特点主要吸收了“灯彩”中的唢呐曲牌“锣腔”;“戏曲”中的“南路散板”——长音加花;“国术”中的快板锣鼓等。加上表演过程中不断响起铿锵作响的短刀响环声和演员们“嗬嗬”的呼喊声,对营造热闹气氛起了很好的烘托和渲染作用。盾牌舞风格特征可用八句话概言之:桩马落地稳如山,手臂舞动柔且刚;叉来盾挡套路明,刀光闪闪声威壮;八个阵式变幻多,或攻或守章法强;拼杀一阵复一阵,人吼马嘶气势狂。

从历史角度看,它是赣西南山区民俗民风的一个历史缩影;表现了一种激发民族斗志最原始的凝聚力;而团队精神更赋予了盾牌舞丰富的内涵;从艺术价值看:它是集武术、杂耍、音乐、舞蹈及造型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凝聚合力的文化底蕴;其队伍庞大,阵式有序,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为此,永新县政府大力保护和发展集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于一身的盾牌舞。

2004年县政府拨专款6万元,恢复排练《盾牌舞》,赴吉安市参加首届“金土杯”民族民间舞汇演。

2005年由省、市县共拨款8万元,组织一支40人的表演队排练《盾牌舞》,参加江西省举办的首届国际傩舞艺术节。

2006年开始,永新每年拨专款8万元以上,提高盾牌舞在全国的知名度,打造盾牌文化品牌,为传承民间文化、促进现代文明做好保护工作。

顶:12 踩:8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 (34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16 (37次打分)
【已经有40人表态】
9票
感动 感动
6票
路过 路过
5票
高兴 高兴
5票
难过 难过
5票
搞笑 搞笑
3票
愤怒 愤怒
4票
无聊 无聊
3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永新县税务局:积极助力减税降费精准落地
  • 下一篇:永新举办丰收节吸睛无数 媒体涌入开展乡村釆风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