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联动构建矛盾化解网络——永新法院成立“法律矛盾联合调解中心”倾力解民忧
成功调解一起群体性纠纷
近日,在永新县人民法院建立的“法律矛盾联合调解中心”项目全面完成。此调解中心由县政法委牵头协调,信访局汇总衔接,公、检、法、司、交警等政法部门主导,职能部门多方参与,旨在构建法律矛盾化解网络,集中各方资源,多方联动实施矛盾化解和涉法涉诉信访稳控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该调解中心已获得省高院、市委政法委的充分肯定。
联动机制:30多个县直单位合署办公
“你们公司还有这几项资费一直拖欠未缴纳。”
“这两个手续你们一定要办好。”“各部门已经表态会积极配合,开发公司要主动去履行义务,户主们也理解下给开发公司一点时间。”
4月,一起商铺户主诉开发公司未办理好土地使用权证的纠纷在永新法院调解,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调解现场,除了法官外,还有土地管理部门、不动产管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
2010年,陈某等人陆续与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合同,购买新农贸市场商铺的土地,用于自建商铺。现如今,户主均已按照合同协议全部履行了付款义务,有的商铺已投入使用七八年,但开发公司在合同中承诺的为户主们办理土地使用权证的义务一直未履行。
法官积极出击,与土地管理部门、不动产管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驻守在调解中心的工作人员协调沟通,找出开发公司不能缴费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相关部门当即一致表态,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积极配合。最终,开发公司与户主们达成一致协议,并约定了违约条款。至此,这起长达八年的纠纷终告一段落。
“以前我们没少去找乡镇府、信访局、土地管理部门,但都是各说各的,现在都聚集到一块,把问题摊开来,帮我们梳理好,事情就解决了,这个调解中心真是为百姓办实事。”商铺户主颜某为调解中心多方联动机制点赞。
调解中心共有30多个县直单位参与,从政法委、信访局、公、检、法、司、交警、律师事务所、志愿者协会和资深政法工作者中抽调10名专门工作人员常驻中心办公,其他成员单位行业部门和乡镇随机抽调。在调解过程中,发挥公、检、法、司各政法部门的业务专长,充分调动基层调解组织以及涉事乡镇和部门、行业等社会资源,实现了各部门从被动参与到主动联合,从单打独斗到齐心协力的华丽转身。
无缝衔接:提供纠纷“一站式”办结服务
“有了这份裁定书,我心里也就踏实了,对方要是不赔我钱,我就直接到法院去申请执行。”雇工李某受伤后,通过县劳动人事仲裁庭调解,与建筑公司达成调解协议,仲裁庭与法院对接,引导当事人进行司法确认。
在乡镇部门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具有调解功能组织,调解成功后,直接与法院对接,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对未调解成功的,调解中心认为可以调解的,经过当事人同意后,进行调解,调解成功后当即制作调解书,进行司法确认。
2月,李某骑摩托车不慎摔伤左下肢,在乡卫生院治疗,因治疗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李某左大腿截肢。经司法鉴定中心鉴定,认为该卫生院对李某的医疗行为存在过错,对截肢后果参与度为80%。
5月,调解中心受理此纠纷后,调解中心办公室召集法官、司法鉴定工作人员、医疗保障局等工作人员快速对纠纷进行协商处理,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协议,达成调解后,法院当即出具调解书,对协议内容进行司法确认。
“司法确认可以锤定调解结果,调解协议具有法院调解书同等的法律效力。”法官说道。
调解中心下设联合调解中心办公室,总抓各项工作;设重大法律矛盾化解工作室,负责化解民事类、行政类、治安刑事类矛盾纠纷;法矛中心人才库,则是由教育、卫生、交通等39家单位为调解工作精选专业化人才;一般法律矛盾化解工作室,负责当事人、有关乡镇或县直单位向中心推送的一般性法律矛盾的化解;心防工作室,是由县卫计委派驻1名心理医生,为当事人提供心理疏导服务。五个机构上下协调,各司其职,在调解中,根据案情,各部门保证人员到位、服务到位、效果到位,让司法鉴定、调解、司法确认、心理疏导等流程能够无缝对接。
成效初显:法官减负群众满意
“法官,等我们这个问题解决了,我要送锦旗过来表示感谢。”当事人刘某等人对调解中心工作表示满意。
刘某等40余户业主诉房地产开发公司逾期交房,小区基础设不完善,房产证无法办理等问题。今年7月,法官引导双方当事人前往调解中心化解矛盾,经协调,双方当即签订诉前调解意向承诺书,调解中心立即召集法院、房产局、司法局等部门工作人员调解,当日立案,当日调解。
“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只需要把诉求说清楚,工作人员就当即开展调解,真是省钱省力。”
“当天去,当天就能把问题解决,调解中心的工作效率很高。对我们老百姓而言,早点解决,早点心里踏实。”
业主们纷纷为调解中心点赞。
调解中心是为群众顶级配置的司法服务项目,满足了群众不断增加的司法需求,提供了更便民、更高效的法律服务,让越来越多群众认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不断实践中,完善各项措施,增强群众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获得感。同时,纠纷调解前移,减少了法院的办案数,调解中心在解决群体性纠纷等难案上显神功,为法官办案、办难案减了负。
调解中心成立以来,共调处成功92起矛盾纠纷,其中涉执行6起,司法确认8起,引导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纠纷16起,提供法律服务和心理疏导服务131人次,慈善资助8人。■刘荟、盛婷婷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