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贫困户富了,我们也“富”了——从帮扶干部作风透视永新脱贫攻坚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发布者:刘乐明、龙艳红、周智玮
热度42票  浏览2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6年5月08日 19:38

□刘乐明、龙艳红、周智玮

四年脱贫攻坚,永新建档立卡贫困户由11787户44876人减至1884户4113人,“十三五”贫困村由106个减至10个,贫困发生率由10.4%降至0.95%,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700元增至4600元以上。

如此亮眼的答卷,靠什么书就?

靠扶贫举措带,靠贫困群众干,更靠干部队伍推。在脱贫攻坚战中,作为“关键力量”的扶贫干部们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坚定攻坚必胜的信心,在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服务能力,从群众脱贫奔向美好生活中获取成就感,持续精准发力。

用在中乡帮扶干部吴丽萍在脱贫攻坚暨作风转变大会上的话说:“贫困户们是富了口袋,我们这群干部,富的是脑袋!”

不忘初心,做好人民的公仆

到高桥楼镇白堡村已有三年,村里早就是门清路熟。问及这三年来的感受,第一书记高柳珠只说了一句话,“把群众放心上,把群众当亲人,才是群众的好公仆。”

贫困户要脱贫,干部带头兴产业。2015年底,高柳珠带领帮扶干部创办元背白堡生态种养合作社,投入30万元帮扶资金,统一购买43头母牛,以“统一防疫、统一配种、统一销售、统一争取补贴”的形式,免费提供给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领养,每年光领养工资就有2000元。

在“保姆式”帮扶举措下,学到了养牛经验的贫困户们,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的门路。患有脑瘤和尘肺病的陈继山,2017年养了8头牛,当年增收近2万元;贫困户黄兴山,靠60多只山羊,供养3个孩子上完大学,一步步走上富裕……

而这,只是扶贫一线干部们砥砺奋进的一个缩影。

238名第一书记,238个帮扶工作组,697名驻村帮扶成员……驻村之初,开展工作时总被村民投以不信任的目光:“城里的领导,县里的干部,走个过场罢了,能干什么?”

有过力不从心,也有过迷茫沮丧。可身为帮扶干部、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不忘。大棚蔬菜、井冈蜜柚、楠木、蚕桑“四个千万工程”富民产业,高山丝瓜、高产油茶、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渔稻共生”立体化种养产业……产业遍地开花,贫困户们富了口袋,帮扶干部们终于得到了认同和支持。

龙源口镇四教村90多岁的老大娘贺志英更是感慨:“现在的干部作风真是变了,天天愿意到穷人家去。”

自我成长,扛起扶贫的责任

“不到群众家里走走,就只知道网上有海,不晓得发大水对农作物有什么影响。”6月7日,龙源口镇四教村帮扶干部史迪的一条动态,引起了朋友圈帮扶干部们的共鸣。

基层工作,必须要接地气。随着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越来越多的干部走出办公室,走进群众家里,走入他们的生活,扛起扶贫的责任。在中乡的大学生村官吴丽萍更是深有感触。“刚来的时候,我连材料落款都不会,一度很颓废。加入扶贫队伍后发现,只要掌握更多的知识,能为贫困户们做的事也不少。”干一行就要精一行,经过历练,如今的吴丽萍对小孩教育、老人养老、综治维稳、健康医疗等扶贫相关的政策信手拈来,群众的困惑几乎都能解答。

与她结对的贫困户龙春里,已经70多岁了。去年9月,老伴去世,儿子又因间歇性精神病发作住院近两个月。老人家大字不识几个,急得团团转。吴丽萍便主动揽下了医疗报销这件“活儿”,整理病历单,复印医药单,咨询劳保所,上交资料……终于,5000多元的报销费用打到了龙春里的一卡通上。

在永新,因病致贫比例高达42.04%。正是有了一批懂政策、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干部队伍,“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机制等优惠政策被广泛宣传到位,新农合、大病保险、重大疾病商业保险、医疗救助、财政兜底补助“五道保障线”发挥最大作用,逐步实现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2017年,全县贫困人口住院报销总费用6794.2万元,报销比例达96.46%。

价值提升,实现满满的幸福

莲洲乡双湖村的贫困户胡建新成了该乡的“名人”,在结对干部钟小飞的帮助下,不仅开起了自己的淘宝店,去年还担任了该村农村电商服务站的站长,每个月除固定工资,还有销售提成,完美实现了“轮椅上的逆袭”。

看着胡建新逐渐变得开朗,钟小飞内心说不出的幸福:“脱贫难,残疾人脱贫更难。只要能帮得上他们的忙,我们做的事就都值得。”

带着种植技术进村帮扶的第一书记吴页宝、发动全家来扶贫的第一书记黄秋生、带病坚守扶贫一线的村支书刘新华……帮扶干部们“各显神通”,激发了贫困户的脱贫信心,涌现出主动退出低保变身“高管”的史小六、脱贫后带领贫困户致富的肖逢才、种菜种出好“钱”景的江泮生等一大批自强不息的脱贫典型。

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扶贫车间、金融扶贫等一个个就业平台的搭建,让自身发展能力弱、劳动力有限的贫困户找到了就业渠道,各类培训也让部分贫困户熟悉了一门技术,内生动力不断强化。创设的5980多个农村保洁员、护林员、图书管理员、光伏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更解决了4370人贫困人口就业,占比达79.65%。

看到贫困户们逐渐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荣登“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的象形乡五团下村支书龙新华深感欣慰:“村民们脱贫了,作为村干部,再苦再累,心里也高兴。”

顶:3 踩:2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17 (12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 (10次打分)
【已经有15人表态】
4票
感动 感动
3票
路过 路过
2票
高兴 高兴
2票
难过 难过
1票
搞笑 搞笑
1票
愤怒 愤怒
1票
无聊 无聊
1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永新脱贫户自创百首诗歌谢党恩
  • 下一篇:永新向黑恶势力“亮剑”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