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专线”的扶贫情怀
□本报记者曹素萍
这几日,永新县高溪乡下雨村贫困户段新忠整日忙里忙外。牛棚旁的宿舍已修建好,待电力“专线”拉通,段新忠便可把老母亲和女儿接到养牛基地一起生活。如此一来,他在打理养牛基地的同时,也能顾上家中老小。
段新忠独自带着女儿和患病的母亲过活,家中一贫如洗。好在他不是懒人,也有脱贫致富的积极想法,在乡、村两级干部的支持下,他当起了下雨村第一个“牛倌”。如今,他的养牛基地已有30多头牛,脱贫指日可待。
养牛基地是壮大了,新的担忧也随之而来了。由于养牛基地事务繁杂,离家又远,段新忠是两头跑,两头忙。
“我想在牛棚的旁边建栋宿舍,若能通上水电,到时就把母亲和女儿一起接到这里来住,这样也方便照顾她们。”今年6月,段新忠向驻村帮扶干部表露了自己的心声。
建在山里的养牛基地,单家独户,用水问题倒是好解决,但通电却是个大问题,得为他的养牛基地单独拉根“专线”进去。这可是不小的工作量。
贫困户的事无小事。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组将这个事挂在了心头,并立即就这条“专线”的申请向乡供电所咨询,得到的回复是必须要由县里统一安排解决。村第一书记再次来到段新忠家,详细了解他对通电的需求情况。翌日一早,村第一书记就联系好了乡供电所负责同志,希望他们能够现场协调解决这条“专线”进山区事宜。
立说立行。村第一书记带着乡供电所的负责同志走进段新忠的养牛基地,现场分析地势,协调解决困难。在细致了解段新忠的诉求并勘察地形后,乡供电所负责同志表示,一定要把贫困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尽全力为段新忠解决这一通电难题。
得知养牛基地通电在望,段新忠心中的大石头落地了,脸上露出了腼腆的笑容,也表达出了由衷的感激之情:“没有党的扶贫好政策和好措施,像我这样的养牛基地是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好的。”
一条“专线”,一头连着段新忠一家老小,一头连着帮扶工作组的拳拳扶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