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从“靠天吃饭”到“靠棚致富” 永新设施农业助农脱贫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中国吉安网—井冈山报   发布者:周智玮、记者颜兵

本报讯(周智玮、记者颜兵)3月10日,记者在永新县在中乡在中村道路两旁看见一排排白色的大棚,这是该乡的设施农业蔬菜基地。近年来,该县以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引擎,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依靠市场化、科技化,改变传统农业“靠天吃饭”不稳定增收现状,逐步走出一条“靠棚致富”可持续增收新途径。

该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将农户分散经营与市场衔接,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的农业发展道路。该县推行“公司+科技特派员+农民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模式,由公司统一育供幼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配方肥料、统一保护价收购,分户规划种植,同时对贫困户采取赊账供幼苗肥料、收购时扣除成本的“零风险”种植,尽全力将贫困户纳入产业链中,贫困户能够赊得到良种、学得到良法、拿得到红利、找得到市场、看得到希望。

该县把设施农业作为一项脱贫致富产业来抓,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并给予优惠政策,对贫困户租赁大棚生产的,租金由扶持资金补贴;对自建大棚生产的,其大棚搭建、土地改良等成本的50%由公司垫付,售后结算抵扣,另外50%由扶持资金补贴,助推贫困户增收脱贫。目前,该县现代农业示范园辐射带动了烟阁、高市、龙源口等8个乡镇的2000多农户,其中有270多户贫困户,发展马铃薯种植2000多亩、西兰花种植5000余亩,户均增收5000元。

相关评论>>

农民是财富而非负担

□罗朝晖

中国几亿农民,缺资金不懂技术的,不是少数。因此,有些偏颇的观点就认为这是个沉重的负担。实际上完全相反,对一个大的市场主体比如农业龙头企业来说,农民是财富而非负担。

土地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源,生于斯长于斯依赖土地而生存的农民,自然也是关键资源,叫劳动力。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参与,任何经济活动是不可能持久甚至是不可能开始的。失去了农民这个最坚实的底座,农业要做大做强,无异于缘木求鱼。

一些农民之所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显得进取心不够,自然有见识上的欠缺之因,但更主要的还是实施组织农民的市场主体没有完全到位地运用市场的手法,把这块没睡醒的资源彻底唤醒。就像太阳与北风比赛看谁能让人把衣服脱下来,北风加大力度吹只能让人更加捂紧衣服,而太阳则加倍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温度一高,人们自然就把厚衣给脱下来了。

在市场中,这光和热就是利益链,在这个链条里,人们都有自己合理的位置、应得的利益。充分认识和遵循这点,就能真正地把农民“加”进来。不管你采取哪种经营模式,只要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了这个链条而且享受到合理的利益分成后,他们焕发出的能量、呈现出的市场厚度一定会惊人,这个时候公司想不做大都不可能。

永新县的设施农业,包括我市其他一些地方的成功做法,广受农民拥戴,根子上就是把农民和农村的土地一起当成了财富来开发,深谙舍与得之道。越是成熟,其服务就更加保姆化,农民的积极性就越被激发,一项公司得利、农民致富的双赢产业就是这样形成的。毫无疑问,这样的产业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产业,才是市场的真英雄!

顶:4 踩:5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12 (26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28 (29次打分)
【已经有33人表态】
7票
感动 感动
7票
路过 路过
3票
高兴 高兴
5票
难过 难过
5票
搞笑 搞笑
2票
愤怒 愤怒
2票
无聊 无聊
2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录片》摄制组到永新拍摄
  • 下一篇:看永新高桥楼镇产业扶贫的新探索新作为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