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孤残儿童“六一”前夕找到家

热度313票  浏览1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0年6月02日 05:50

“妈妈”在众人的鼓励下,5周岁大的党峰犹豫一下后,终于喊出了这个陌生的词汇。旁边的郭清玲脸上早已乐开花,爽快地答应了一声,把党峰揽进怀里。昨日上午,保定市儿童福利院“类家庭”楼内,这样感人的场面一次又一次上演着。当日,我省首个“类家庭”项目,在该儿童福利院正式启动。首批十名孤残儿童在“六一”到来之际,实现了他们“想要有个家”的梦想。

一家八口,四室两厅

昨日上午9时许,推开保定市儿童福利院一户“类家庭”的房门,主妇郭清玲正忙着擦地板。

郭清玲的“新家”,是一套四室两厅的大房子,厨房、洗手间非常宽大,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虽然装修简单,但郭清玲布置得很温馨。从卡通图案的窗帘、床单,到餐厅隔断上摆放的各种小玩意、客厅沙发上精心挑选的毛绒玩偶,都是她特意为孩子们布置的。

儿童福利院的刘女士介绍说,“类家庭”是靠爱心支撑起来的,拥有十二套房子的“类家庭楼”,是爱心善款建造的,各种家具、电器以及孩子们的玩具、衣服、营养品等,也是社会各界爱心捐献的。

按照约定,至少在未来一年,郭清玲一家八口人,都将生活在这个新家内。除了郭清玲以及她的爱人和女儿,家庭成员还包括三女、两男5个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他们年龄最小的不足一周岁,最大的五周岁。郭清玲可以免费住在这套四室两厅的房子里,还可按月拿到至少750元报酬。

除了爱心,还需耐心

上午9时30分,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抱着、牵着10个一到五岁的孩子,正式开进郭清玲和邻居张亚娟的新家。

两家的屋子顿时热闹起来,对新家充满好奇的孩子们跑来跑去,有的凑到跟前摆弄起电视机,有的为一个毛绒玩具争抢起来…郭清玲怀里抱着不到一周的党娜,管了这个又去管那个。

“免费住大房子,在家还能拿工资,听上去很美的差事,实际上非常操心、非常辛苦。这里需要的除了爱心,还是爱心。”儿童福利院的刘女士介绍说,来到“类家庭”的孩子,都是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孤残儿童。他们大多有各种身体、智力上的残疾,更为特殊的是,因为这些孩子从小就在福利院集体环境中生活,根本就没有其他孩子那样“家”的意识,他们尤其需要有耐心的爱心。

无疆之爱,让家变大

保定市儿童福利院今年二月份决定开办“类家庭”项目,向社会公开招募爱心父母后,共有20多对夫妻报名。经过层层严格筛选,最终才确定了最符合条件的郭清玲、张亚娟两个家庭。

加入“类家庭”之前,郭清玲和张亚娟都有着三口人的甜蜜小家。郭清玲和张亚娟都是70后,都有一个10岁读小学五年级的女儿。郭清玲老家在山东,爱人是一名现役军人,几年前她随军来到保定。而张亚娟和爱人都是保定市人,爱人在一家医药公司工作。两位爱心妈妈志愿加入“类家庭”,都得到了家人尤其是爱人的理解和支持。

儿童福利院李主任介绍说,在“类家庭”中,爱心爸爸也担任着很重要的角色。爱心爸爸晚上必须回家,做家务和辅导孩子学习,不许吸烟、不许当着孩子面吵架、不许打骂虐待孩子等。对于白天还要在外面挣钱养家的爱心爸爸来说,要撑起八口人的“类家庭”,没有无疆的大爱是不行的。◎相关链接

什么是“类家庭”

所谓“类家庭”,是指在福利机构提供的家庭式住房内,由一对爱心夫妇担当“爸爸”和“妈妈”,与4到6名孤残儿童组成一个“家庭”。其主要功能是为孤残儿童营造出最大程度接近家庭的成长环境,让他们享受到家庭的温馨和幸福,培养他们的家庭观念和社会沟通能力,为这些孩子回归社会奠定基础。

TAG: 儿童 孤残 六一
顶:16 踩:13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13 (94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1 (96次打分)
【已经有94人表态】
15票
感动 感动
12票
路过 路过
11票
高兴 高兴
7票
难过 难过
12票
搞笑 搞笑
11票
愤怒 愤怒
10票
无聊 无聊
16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深山里“黑工厂”排烟尘放臭气
  • 下一篇:邢台昨半小时突遇强降雨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