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沈巍走红的背后,文化人的无奈与直播的狂欢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钱江晚报   发布者:徐杰
热度149票  浏览1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9年5月28日 15:14

  沈巍走红的背后,文化人的无奈与直播的狂欢

  一个流浪26年,曾是上海徐汇区审计局公务员的长病假员工沈巍在一夜间红了,而红的原因是他出人意料的“知识渊博”。“流浪大师”这样“一箪食一瓢饮”、“大隐隐于市”的读书人形象着实弥补了互联网世界里这一人设的空缺,但能以迅雷之势成为茶余饭后的闲谈和自媒体争抢的头条话题不是凭空而来的。

  “大师”这样的词汇大抵是对知识分子最高的称谓了,而网友们大方地给予了沈先生这个头衔。沈先生确实有些文化,很爱读书,但称之为“大师”有博噱头的嫌疑。知识阶层应当是社会群体一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有着独立的态度和对社会文明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自古中国知识阶层群体里,大多数仰仗于官授的头衔,只有少部分得力于民间力量的推动。这之间的话语失衡也是沈巍走红的深层社会原因。

  当然,沈先生明显不是想吃直播这碗饭的。我想他有更大的抱负:做一个自洽的读书人。对于沈先生来说,有想法与大环境不相容时,充分自洽成了保全自我意识的有效途径。正如二十年多前,别人认为他提倡并践行垃圾分类就是“脑子有病”,于是乎他被单位“病假”,隐身而退。在我看来,许多人之所以有帮助沈先生之心抑或看热闹之好奇,恰是因为自己太多时候妥协于大环境,以至于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愫,而另一方面,这样的形象符合了人们对于穷书生的充分联想。人们发现这样的爱读书、有想法的人居然会生活如此不堪,油然而生的反智性优越感激发了好奇。

  网络的可能性就像一个万花筒,不论什么时候你都能凑近眯起眼尽情去观望,尽情去想象,但当那一幕幕迷幻的景象出现在现实时如何逃离就成了互联网时代一个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沈先生就是其中一个逃离者。面对一大波主播的“围猎“,如今沈先生原本宁静的生活变得支离破碎,纵然现在他一身笔挺西装,也难掩一个读书人失去自由的尴尬。一群自以为正常的人为了某种目的去蹭一个不被认为是正常人的热度,而事实上,大概只有那个不被认为是正常的人才是唯一正常的人。倘若社会仍无法具备抵制浅薄趣味的自觉和理智的商业基础,散落一地的恐怕只有直播的廉价狂欢。

顶:11 踩:8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02 (47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14 (44次打分)
【已经有39人表态】
10票
感动 感动
3票
路过 路过
4票
高兴 高兴
5票
难过 难过
3票
搞笑 搞笑
3票
愤怒 愤怒
7票
无聊 无聊
4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两名女童小区内疑因触电身亡 父母强忍悲痛做了这决定
  • 下一篇:山村父亲带11岁女儿组乐队 两人边弹边唱拍视频走红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