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懈的梦想——一个民间艺人的奋斗之路
坚持不懈的梦想
曾裕锦组织晚会
■龚茂明、范录军、刘祖刚文/图
一个普通的民间艺人,在平凡的工作中融入自己的思想和真情,让一份不起眼的工作,焕发出智慧的光芒和人性的光辉。他就是遂川三K金牌礼仪公司策划总监曾裕锦。
辗转谋生 留心学习
曾裕锦1974年出生在遂川洋村的一户农家,初中毕业后,因家中经济负担较重,年幼的他过早地走入了社会。开过小店,搞过客运,干过中介,苦累吃尽,但没有多大起色。
1997年,不甘平凡的他,想要找个更大的舞台实现梦想。于是背井离乡,来到了海南三亚,在朋友的介绍下,开始了化妆品销售,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在海南闯荡三年半后,不甘平庸的他,又在寻找新的路子。在初中的历史书上,他就对古都西安有较清晰的了解,对其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常着迷,这次他毅然选择去西安。
到了西安后,发现果然不虚此行,他如饥似渴地了解当地人文、历史、风土人情,还参加专门培训。而后也加入公司,协助一些企业搞培训服务。一次,他巧遇了在此创业的老乡王文城,两人相谈甚是投机,于是他转投建筑行业。慧眼识珠的王文城看到他酷爱学习,对文化很有研究和想法,就让他当文员,从事做账、起草合同等工作。
安顿下来后,日子过得充实且很有规律,他把妻儿也都接过去。但家人对西安的气候不是很适应,加上小孩需回老家读书,不得已只得返乡。回到遂川后,他利用所学,再次进入建筑业,赚得人生“第一桶金”。
2010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本村一次婚宴现场间歇时,他和吹唢呐的乐手攀谈起来,聊起他小时候的梦想,说自己喜欢舞台,希望在舞台上一展风采,那个热心的乐手就帮他引见了县文化馆一位老师,当晚他们在茶馆里聊的很是投缘,针对本县民间文艺市场交换了很多看法,他觉得自己的梦想很快可以实现了。
立足文化 看准市场
曾裕锦敏锐地觉察到,遂川是个人口大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生活好了,对于文化事业的追求也水涨船高。但在婚丧嫁娶上,十几年走的都是一条路,封建迷信不少,文化元素不多,感情气氛渲染的不够,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深思熟虑后,他创办起了遂川第一家礼仪公司。
他利用自己在外所学,融入文化,添加智慧,同时增加适当煽情成分。比如结婚的大喜之事,原来就是哭嫁这一个看点,他花大力气在女方娘家的仪式上做文章,通过文字的形式,将娘家人养育的艰辛和即将离开的恋恋不舍,渲染得淋漓尽致;而在丧事方面,原来告别仪式一般就是家属悲伤,他设计的一套缅怀仪式,把告别词写成了祭文的形式,加入感情渲染的因素,真正做到用感情在做,让所有参与告别仪式的人员情感投入其中,感悟到生命的珍贵和生离死别的痛苦。特别是把酒席当作一个教化的舞台,教育每个参加者好好珍惜生命,孝敬父母,注重厚养薄葬。把一个单纯的葬礼做成了一个成功的课堂,以情感人,以情化人,效果良好。
第一次在井冈山下七,一位下放的上海知青去世,曾裕锦应邀去举办告别仪式,他融入当事人的情感,与当事人分担痛苦。他的这套方式影响很大,得到了家属的一致认同。有一个小学教师,因病英年早逝,当时在殡仪馆举行告别仪式时,他从这位老师关爱学生、对学生负责入手,回忆了他短暂而意义的一生,激起大家共鸣,再从生命的珍贵着手,呼吁大家保重身体,爱惜生命。
几炮打响后,他的生意触角也伸到了万安、泰和,甚至做到了赣州。
朝阳行业 推陈出新
对于市场前景,他觉得很有信心,因为这是个朝阳行业。他说,在公司还没有组建之前,遂川的婚庆仪式主要是请吉安、赣州的专业人士策划,由于不同地域,习俗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不仅费用高,而且还不一定能得到主人的充分认可,如果本土能够成立婚庆公司,具有亲和力强,相生相融的特点,只要用心去做,肯定能够打开市场。
在他开业之后,很多类似的公司应运而生,显然是看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正证明了他预见的准确。而曾裕锦则是人有我优,逼迫自己不断推陈出新。让手下的员工,展望前景,干得带劲。目前员工的构成,一是专聘人员,还有就是县内文艺团体成员、寒暑假艺校毕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兼职,付给劳务费,他们都能获得比单位更多的收入。曾裕锦坦言,很多专业团体的演员放不下架子,不愿意在丧事场合出现,而这恰恰是他们民间班子的市场所在。
之后,曾裕锦还承揽起自己所处的泉江镇洋村的龙灯队、腰鼓队、文艺宣传队的组建工作。开始时,一些在村里说话有些分量的人对此心存疑虑,但他表现出了年轻人少有的耐心。老年人学动作慢,记忆力也有所衰退,他就一遍遍地重复说,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教,一次一次地纠正,队伍拉起来后,社会反响很热烈,这更加提升了他做大做强的信心。
热心公益 唤起爱心
与曾裕锦接触过的人,都会觉得,他时时充满激情,事事都很热心,特别是一些公益事业,他一直是积极参与。遂川麦田计划是一个在江西省比较有影响力的民间助学组织,自加入这个组织,成为其中一名“麦友”后,一些重要活动都有他忙碌的身影。每次到乡下走访贫困学生,为他们捐款,购买学习用品,创建麦田图书室,工作再忙,他都要抽空参加。麦田3周年晚会和4周年晚会,他都参与组织策划,并且是现场主持人。特别是今年的4周年晚会上,当时邀请了部分受益者上台叙述他们的感言,曾裕锦向观众详细介绍了其中一位为儿子四处奔波求医问药的母亲,介绍她的爱心,体验她的艰难,引来台下一片唏嘘,当即涌上一群人来到台前,争着为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捐款!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他作为志愿者参与人口查询登记,意外发现一群孤独的老人,当时有近二十人,他们是林业系统退休职工,这群人来自四面八方,大多没有子女或儿女在外而无暇照顾,他就记在心上,不久后,组织麦田志愿者走访再来到那里时,发现 这里人去楼拆,几经打听,才知道政府已经把他们安置在了一个小区里,辗转多次才完成慰问活动。从这之后,每次有慰问活动,他都会想到他们,他说要通过活动唤起社会对他们的关注。
2008年5月,他还在西安一工地做事,汶川地震后,他第一个想到的是要到灾区救援,因工程上实在难以分身,他就在公司同事中号召大家募捐,并带头捐了1000元,在他的号召下,仅四十多人的公司,且大多是卖苦力为生的人,就捐了1万多元,这大大出乎他和大家的意外,而他也从中体会到了集体力量的巨大和号召力的神奇。特别是感到了自身价值的体现,在助人中感受到了莫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