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他不遗余力的毕生追求
“职教,是我不遗余力的毕生追求。”近日,吉安信息工程学校校长胡大义对记者说,在几十年职教的风雨中,他经受过磨难,收获过甘苦,也见证了我市职校不断成长蜕变的轨迹。今后,他仍将一如既往地将职校办下去,办出特色,办出规模来。
胡大义介绍,在创办职校初期,学校也不可避免地经历了发展——转型——再发展的过程。 为打破职校发展的瓶颈,在数次深入沿海发达地区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前提下,2008年,他作出艰难转型的抉择,撤并和整合了几个规模小、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大胆引进根雕、玉雕、苏绣等民族工艺专业,并进行重点培育,将其打造成独具品牌特色的专业。事实证明,胡大义的抉择是对的,几年下来,学校的办学效益凸显,大大提高了毕业生就业质量。同时,此举也填补了我市没有民族工艺专业职校的空白。现今,该校根雕、玉雕、苏绣等民族工艺专业学生成了香饽饽,许多沿海城市用工企业在学生就读第一年就下好“订单”。
2002年至今的10年间,我市职业教育历经了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复合的转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0年来,职业教育已发展成为我市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涵盖我市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而且包括城乡劳动力就业培训、军转复退人员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等广泛内容,承 担着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重任。
现今,我市职业教育正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尤其是2007年至今的这5年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如何发展 壮大职业教育作深入细致的调研,使得我市的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建设、办学规模、教育改革和职业培训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很多职校都能与时俱进,纷纷采取校企联合、引进特色专业等方法,创新办学方式,迅速提升办学水平,吸引广大学生前来求学。目前,全市各类职教院校已为我市工业园区和沿海发达地区培养输送了数十万的技术型人才,真正做到了学生、家长、企业三满意,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