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组数据记录发展脚步
10年来外贸出口的巨变折射我市经济的强劲增长
2002年,全市有出口实绩的企业共31家,2011年,迅猛增加至204家;
2002年,我市尚无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2011年,全市已有56家;
2002年,我市仅与几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对外贸易,2011年,已发展到147个;
……
这一组对比鲜明的数字背后,是我市过去10年来外贸出口快速发展的缩影和真实写照。19日,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10年来,我市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着力转变贸易方式,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实现了对外贸易跨越发展。2011年,全市出口达20.7亿美元,是2002年的90.73倍,十年年均增长56.98%。今年1-8月份,全市已实现出口17.93亿美元,总量居全省第四,同比增长46.72%。全市共210家企业发生出口实绩。
外贸出口呈现5大特点
市商务局的分析显示,我市外贸出口快速发展呈现出5大显著特点,从这些特点中可以看出我市外贸出口的发展轨迹,以及未来发展走势。
对外贸易发展迅猛。我市有出口实绩的企业由2002年的31家增加至2011年的204家,增长了558.06%。其中,外资企业从2002年的12家增加至2011年的70家。2011年外资企业出口3.69亿美元,是2002年的40.55倍,年均增长45%;内资企业出口达到17.01亿美元,是2002年124倍,年均增长65.2%,内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市扩大出口的主力军。
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拉动效应突出。2011年全市机电产品出口8.58亿美元,是2002年的339.26倍,占全市出口总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11.08%上升到2011年的41.5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34亿美元,是2002年的230倍,占全市出口总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3.29%上升到2011年的11.3%。
贸易方式得到优化。2002年,全市加工贸易出口326.1万美元,2008年4月商务部确定我市为全国第二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后,加工贸易发展加速,2011年全市加工贸易出口2.1亿美元,是2002年的64.4倍,年均增长51.7%。
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形成。我市产品已遍布欧洲、非洲、亚洲,提高了东盟、非洲、俄罗斯、中东及南美等新兴出口市场份额,不断推动出口市场主体从比较集中向多元化和“均衡”化发展。2011年,我市与147个国家(地区)开展对外贸易,其中,对美国出口6.07亿美元,占我市出口总值的29.32%,保持我市第一大出口目的国地位。
出口大户数量增加。2002年,我市尚无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2011年,全市出口超千万美元的企业共有56家,共出口18.03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87.1%。其中,红板(江西)有限公司出口8935.06万美元,友利电电子(江西)有限公司出口6714.88万美元。
综合因素促外贸出口强劲增长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除了我市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以外,有力的举措也必不可少。从2008年,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到2010年,井开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再到今年8月,20万平方米吉安口岸作业区全面开工……随着系列服务平台的搭建,我市对外贸易的环境不断优化,众多出口创汇型企业纷纷落户。
同时,为了开拓市场,我市每年都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东盟博览会等境内外展会,十年来,共组织200余家企业参加广交会。为增强对外贸易发展的后劲,我市积极实施非均衡发展战备,大力建设吉泰走廊。
此外,优化服务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市每年都举办全市外经贸业务知识培训,为全市外经贸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全市商务系统和进出口企业相关人员参加培训,十年来累计培训6000余人。
李宁宇、记者任洪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