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江里游泳 享受清凉的同时别忘了安全(图)
本报提醒:享受清凉,别忘了安全
天气热,很多市民喜欢在赣江游泳。记者发现,除少数人抱了个旧轮胎当做救生圈外,大多市民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便装一脱,便往水里扎,毫不顾忌水深水浅,而且其中还有小孩
本报讯首席记者彭健明、实习生邱慧明摄影报道:进入“三伏天”后,气温飙升,游泳成为不少市民消暑的方式。8月14日下午6时许,记者经过吉安大桥时,看到桥头吉州区永叔路段一砂石场附近,不少人正在赣江畅游嬉水。
记者走近江边看到,不少家长带着小孩在水中一起游,孩子没有配救生圈。记者还特意在吉安大桥下游两岸绕了一圈,发现市民竟“自主开发”出了不少野游地点。如白鹭洲附近水域、永叔路段砂石场附近、赣江河东街村沿岸……
随后,记者前往赣江河东街村沿岸了解情况。在青原区公略路侧方,竟停了20多辆私家车,路肩上紧密地摆放着一排电动 摩托车,不时还陆陆续续有人赶来。更有甚者直接将车开到了江岸沙滩上,玩起“沙滩越野”。从近岸到江中央,有近百人在水中游泳嬉水,男女老少,甚至全家总动员。
他们当中大多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便装一脱,便往水里扎,毫不顾忌水深水浅,只有少数人抱了个旧轮胎。而在岸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江中及沿岸散布着采砂船留下的一些大大小小的洼坑和石堆。
“每年夏天都会有好多人来这里游泳,近岸不算深,远处接近江中央就有差不多2米深。今年这里暂时还没出过什么事故,不过去年有人溺水。”居住在岸边的村民郭阿姨告诉记者。“我每年都来,有时也带孩子来,这里的水情基本熟悉了,应该不会出什么事。天气热,去游泳馆还得买票,所以就来这里游泳消暑咯。”当被记者问及是否担心存在安全隐患时,刚上岸的刘师傅这样答道。
在江边散步的市民刘大爷看到后表示担心。他告诉记者,经常从报纸电视等媒体上看到溺水事故的新闻。一些水域看似平静,却有不少地方被采砂船挖得河床下陷,下陷区又往往漩涡暗流汇集,一不小心就会卷入其中被水冲走。
在此,本报提醒广大市民最好去规范的、有人管理的游泳场所消暑,而不要去或者是少去无人管理、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江河水域中野游。市民在享受清凉的同时,切勿忘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