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
来自河东滨江新区拆迁一线系列报道(一)
编者按: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城市要发展,拆迁须先行。然而,种种制约和矛盾的交织,导致拆迁成为城市建设的“第一难”。河东滨江新区新一轮土地和房屋征收工作启动实施以来,青原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动迁干部始终发扬“5+2”、“白+黑”工作精神,用汗水浇灌,用勤劳耕作,用真情打动,拆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拆迁工作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干部,也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拆迁故事,令人感动、执着……
动迁29组:把握“八字方针”全力推进拆迁
八月的青原骄阳似火,热浪袭人。
以区中小企业局胡祥平同志为组长,罗路平、肖润妹为成员的动迁29组,正顶着烈日拆迁。该组涉及拆除户9户,为快速全面推进拆迁工作,工作组倾尽全力,以“责任、真情、坚持、和谐”为工作主旋律,全力推进拆迁。截至7月29日,完成房屋拆除户1户,完成协议签订8户9份,完成评估9户,完成测绘9户,名列30个动迁工作组中的第一名。
责任是一种动力。自接到拆迁工作任务后,工作组深知不仅是区委区政府对他们的信任,更是赋予的责任。为尽快把责任落到实处,工作组变责任为动力,化动力为行动,一方面迅速学习掌握拆迁政策和业务知识;另一方面充分发扬“5+2”、“白+黑”工作精神,深入拆迁户家中,耐心、细致、全面宣讲拆迁政策,让拆迁户了解政策,理解政府,支持政府。
真情是一种感动。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讲的就是一个“缘”字。工作组就是凭着这个“缘”字来做拆迁工作,把拆迁户当作自己的亲戚朋友。在陈家背村,当得知一拆迁户刚做完切除肝肿瘤手术时,工作组就自掏腰包为拆迁户买药和营养品等,在随后的协议签订中,一切都很顺畅。在麻家邓家村,当得知一年老的拆迁对象在住院,却不知在哪个医院住院的情况时,工作组连续几天提着慰问品,在拆迁对象家门口等候,经多方打听,才知在某医院住院时,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看望,此举让拆迁户十分感动。在圳背村,有一拆迁户夫妇智商相对较低,要做好其工作就必须先做通其3个哥哥的思想工作,工作组就连续几星期多个晚上到其3个哥哥家中做工作、话家常、谈生活、讲政策、摆利益。“真情不负有心人”,该拆迁户不仅欣然配合拆迁工作,其哥哥和周边拆迁户也积极配合。
坚持是一种精神。拆迁工作是一项复杂、繁琐、耗时间、耗精力的工作,为把这项工作做好,工作组始终以“坚持就是一种精神”来推动拆迁工作。一方面,坚持政策,坚持原则,保护国家财产,维护拆迁户利益,实行公平拆迁、阳光操作。另一方面,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执着,永不言弃,绝不放手。一次,工作组和拆迁户洽谈协议,从上午8时到下午3时,在此过程中,拆迁户多次想“逃脱”,不签协议。此时,工作组心里想,“如果不坚持,那就泡汤了”,并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签好协议。于是,继续不厌其烦地讲政策,并不时地给拆迁户倒茶、递烟、买快餐等。正是凭着这种友情攻势和执着精神,最终感化了拆迁户,签订了协议,现在相互间还成为了好朋友。
和谐是一种美好。拆迁工作不仅要拆得下,更要稳得住。工作组采取“一手抓快速推进出成效,一手抓问题解决出效果”两手都要硬的办法,确保拆迁和谐推进。在张家坊村,一拆迁户的儿子2008年结婚,由于男方身体原因,起初 女方坚持离婚,后来得知男方家成为拆迁对象后,女方反而不再要求离婚,但就是始终不回家。男方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确定女方是想得到男方父母财产后再离婚,因此,男方主动向法院起诉离婚。得知这一情况,工作组积极主动地到附近村民家中、村委会、法院及女方家了解情况,通过近一个月的实地了解、协调及与法院沟通,最终在法院的调解下,双方和气离婚。之后,拆迁户主动配合签订了协议。这看似做了“不和谐”的工作,却做了件“真和谐”的事。
笔者感言: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如何才能找到这个支点?只有“打开思想之门”,才能“开启力量之源”。“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从挂在嘴边到落在实处,考验的是我们的工作责任心、真情服务法、操作能力强、创新积极性。在与动迁干部的交谈中,笔者深刻体会到,面对拆迁这样的“大考”,所有工作组成员肩上都扛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与紧迫感,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手勤、腿勤、嘴勤,诚心、细心、婆心、暖心,做工作、讲政策、解难题,出实招、做实事、求实效,合心合力合情推进拆迁工作,融化了一座座坚冰,换来了快速拆迁的“青原速度”,也拆出了城区发展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