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与复杂
作者:秋叶波荡
工作好几年了,自己还跟初出茅庐时一样,不暗世事,总是活在书中,从未生活在生活中,直到前几日看到了高尔基的《最温柔的那一刻》这篇文章才突然明白过来,原来自己也像文章中的主人公一样一直在按照书本生活,岂不知这样错过了人生多少精彩,留下了多少惋惜。
一个炎热的夏夜,一大群年轻人聚在伏尔加河畔捕鲟渔民那里的牧场。大家坐在篝火旁,喝着渔民们煨的鱼汤,饮着伏特加和啤酒,谈论怎样更快更好地把世界建设起来。我和一个姑娘离开了篝火,我觉得她聪明又伶俐。她有一双漂亮的黑眼睛,她的谈吐里总是流露出朴素纯真的感情来。这个姑娘待一切人都十分温和。我们走得远远的,肩并着肩,接着她提议,像白天一样,坐在干草垛上。我开始热烈地为姑娘讲述我所熟悉的生活,讲述了我不能理解的生活。可是,她突然轻轻地叫了一声,仰面倒了下去。这,大概是我第一次见到晕倒,刹那间我感到惊慌失措,想喊,想求援,但立刻想到我熟悉的小说中品德高尚的英雄,在这种场合下应该做些什么。于是我就解开她的裙带、短上衣和衣领绦子。这时,我看到了她的胸脯,好像两个小银环,凝聚着明月的清辉,倒覆在她的心上。我贪婪地看着,脑子里嗡的一下,如火燎一般,想去吻她。可是,我立即打消了这个愿望,拼命地奔到河边去取水,因为按照圣书上写的,在类似的情况下,万一出事地点没有小溪,这是小说的聪明作者事先设置的,英雄总是跑去找水的。
我捧着盛满水的帽子,像烈马一样,在草地上跳着跑了回来。这时,害病的姑娘已经倚着草垛站了起来,被我弄乱的衣服也都整理得井井有条了。
“不要。”――姑娘用手推开我的湿帽子,疲乏地说。
她离开我,朝篝火边走去。
“我没有给您带来痛苦吧?”――姑娘的沉默使我困惑,我问道。
她简短地答道:
“没有。您――不是很敏捷。我,当然还要感谢您……”
我觉得,她不是真诚地感谢。
我不是经常见到她,可是,打这以后,我们的会面更少了。很快地她就从城里完全消失了影踪。大约过了四年,我才在船上遇到了她。
她住在伏尔加河畔的农村别墅里,启程回城里丈夫那儿去。她已经怀孕,穿得漂亮而舒适。她的脖子上戴着一条长长的金项链,衣服上别着一枚大胸针,好像佩着勋章一样。她变得更美,更丰腴了。
“你看,”――我们亲切地交谈,回忆往事,她说,“你看我已经嫁人了,可还是……”
夜来了,河面上泛映着霞光。船舷卷起水沫,呈红裙筛状的宽阔条纹,隐没在北方蔚蓝的天际。
“我已有两个孩子,现在等着生第三个了。”――她用行家热爱自己事业的骄傲口吻说道。
她的双漆上放着一袋黄纸包的桔子。
“呃,要我告诉您吗?”――她问道,黑眼睛里漾出温柔的笑意:“假如那时,在草垛那儿,您是知道的,您要是……勇敢一点……唔,吻我的话……那末我就是您的妻子了……我难道不――喜欢您吗?真是怪人,急着去打水……唉,您!”
我告诉她,我的举止是书上指示的,那时我认为,遵照圣书去做神圣不可违反的,首先就得给昏迷的姑娘喝水,只有等她睁开眼睛,叹道:“啊,我在哪儿?”这之后才可以吻她。
她微微笑了笑,然后沉思地说:
“我们的不幸正在这儿,我们依然想遵照圣书生活……生活――比书本更广博,更充满智慧。我的先生……生活完全不像书本……啊……”
她从纸袋里拿出一只橙黄的桔子,仔细地瞧了瞧,然后皱起眉头,说:
“恶棍,真掺了烂的……”
她用笨拙的手势把桔子抛进水中,――我看到桔子打着旋,沉入红色的波浪。
“那末,现在――怎么呢?还是照圣书生活,啊?”
我沉默不语,凝望着岸边染上落日火焰般色彩的沙滩,凝望着更远处――空旷的金红的草地。
翻倒的船只横七竖八地卧在沙滩上,像许多大鱼的僵尸。在金黄的沙滩上躺着白柳忧郁的阴影。远方牧场上,干草垛如同小丘似的耸立着。
……
这几年感觉自己过的都不是很顺,多次努力的不成功使自己今年一下子没了所有斗志,没了追求,就这么浑浑噩噩过了半年多,有时实在无聊就拿几本书来看看,我喜欢看一些诗歌、散文类的书,也喜欢看一些经典。最初看的是道德经,半懂不懂的,不过里面那种无欲无求,无为而治的思想倒是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开始效仿老子精神消极度日,抛却自己所有愿望,一日挨着一日往前走,每天除了必要的事情外,其他的什么也不做,精神上空虚到了极点。时间久了便形成了习惯,于是吃饭睡觉成了每天最大的期待。这种状态喜忧掺半,没追求,没压力,吃得饱,穿得暖了,每天光想着怎么玩,倒是很快乐。享受到其中的快乐了,自然就很推崇这种无欲无求,顺其自然的生存状态。可生活毕竟是生活,不可能永远的处于那种安逸的状态,一旦危机来临了,就该考虑进退了,自己都是快奔三的人了,工作家庭问题还都没有解决,并且现有工作可能马上会面临重大转折,过渡好了工作婚姻可能都会很顺利,过渡不好,马上将面临失业,婚姻问题便更无从谈起了,这种情况下,如果自己再不争取一下,还想着顺其自然,庸庸度日,安逸的日子恐怕很快就要到头了。
看书中的主人翁总是能收放自如,毕竟是虚构出来的人物,虽来源于生活,却多了许多夸张成分,并且也只有在特定的时代背景,特定的环境下才会有的特定的人物思想,不变的思想怎么也适应不了变化了的时代,书本是简单的,生活却很复杂,要想生活好,还得在现实中体验生活,而不能在书本里享受生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