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甘就是心“不甘”
老甘就是心“不甘”
记永新坳南乡坳南村支书甘元芳
他,十五年如一日,视公事如家事,待群众如亲人,身患肺癌三年仍坚持工作,用赤子情怀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他就是永新县坳南乡坳南村党支部书记甘元芳。
是什么支撑着他为民坚守?日前,记者带着疑问来到坳南村探寻答案。
视责任为誓言:苦心积虑修新路
坳南村源头自然村长期以来只靠一条不足1米宽的田埂路与外界相连,村民谈路色变:买回来的物品只能手提肩挑往家搬;每逢下雨,不得不放下农活到路口接孩子,就怕孩子跌进水田。
甘元芳看在眼里,急在心头。2005年12月,刚被群众高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的他就承诺:“我要把源头村的路修好,不然就对不起信任我的乡亲们。”
要修路,就要征用农田。“把我家的田征了,那我吃啥。”村民刘建内对征用自家的农田是一百个不愿意,只要看到甘元芳,就会关上自家的门,让他吃闭门羹。但甘元芳没有退缩,一遍又一遍上门,硬是让刘建内在内的5户人家腾了地。
刚解决完征地问题,资金缺口问题又紧随而来,村民集资只筹了4万元,仍有6万元缺口。是放弃,还是坚持?甘元芳彻夜难眠。只要一想到源头受苦的乡亲,他就心有不甘,立马有了精神:一边带领村民筹工筹劳;一边到县城筹资金。经过60多个日夜的奋战,终于把路修成了。
如今的源头村,27户村民家家买了摩托车,户户发展了林木产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视信念为追求:与病魔抗争建新村
家家喝上了自来水,户户用上了卫生厕,出门就是水泥路……这是现在洲上自然村村民的生活写照。
然而,两年前的洲上自然村,生活垃圾随地堆,畜禽粪便遍地是。说起如今的变化,村民们都对甘元芳竖起了大拇指。
2010年10月,洲上村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要征地拆迁,涉及农户20多户,其中8户村民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坚决不签字。为不拖后腿,甘元芳就挨家挨户登门,谈前景、说好处。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1月12日早上,甘元芳在村民家做思想工作时,突然晕倒在地,送医院一检查,才知患了肺癌,需要马上住院治疗。
“能干一天是一天。”甘元芳深知肩上的担子,不顾家人的哀求和医生的劝阻,拔掉针头,带病回到了洲上村。
“老甘书记就是心不甘,我们好几次劝他休息,他只当耳旁风。”坳南乡常务副乡长张小方告诉记者。凭着甘元芳的坚持,8户村民陆续签了字。
现在的洲上村到处整洁一新,新建了1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实现改水37户、改厕22户。
视群众如亲人:大爱彰显为民情怀
“我不知道自己的生命能到哪一天,但作为一名党员,只要我还活着一天,就要为群众办一天的事。”这句话甘元芳经常挂在嘴边。帮助过多少名群众,为群众办了多少件好事,他已记不清了。然而,坳南村的乡亲却如数家珍。
今年5月,坳南村突降大暴雨,坳上、垅上、福泉洲随时都会发生泥石流,需提前转移。甘元芳打电话一家家提醒,可福泉洲王洪生的电话一直打不通,他就冒着倾盆大雨赶到王洪生家。
“那天多亏了老甘,我前脚一出门,泥石流就把房子冲了。”谈起那天的惊险,王洪生非常激动。为帮助王洪生重建家园,甘元芳带头并动员村民为王洪生捐款15000元帮他渡过难关。
87岁的“五保”老人邱选珍,无儿无女,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甘元芳总是记挂心头,不是从自家扛米,就是从自家拿油。“我虽无儿无女,但有元芳书记像儿子一样照顾我,我真有福。”邱选珍动情地对记者说。
采访结束了,甘元芳的故事却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