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建在小区
支部建在小区
北门街道党建工作“接地气”速写
改革的深入、城市的扩大,大量改制企业职工和党员,以及企事业单位退休党员、非公企业党员相继转入社区管理;新建小区党组织空白,原党组织设置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社区管理需要;支部缺乏活动场所,活动难开展……针对此情况,吉州区北门街道党工委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路:支部建在小区,党建工作“接地气”。
近几年,北门街道辖区新建小区、人口不断增加;辖区多家大中型企业相继改制,企业党员全部转入社区。街道党工委审慎决策,在社区建立党委、住宅小区建立党支部、每个楼栋设立党小组。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四级党建网络体系的建立,使党组织延伸到每个小区、每栋楼房、每户居民、每名党员,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接地气”。目前,街道成立了8个社区党 委、37个党支部,1370名党员在“人文社区、温馨家园”等建设中大显身手。
为强化党建管理,北门街道党工委着力选好配强基层组织班子,坚决把德才兼备的同志选为负责人;挑选一批党性强、社区工作热心者任党建联络员。党支部主要开展小区纠纷调处、帮扶济困、文体活动等工作;党小组主要是了解党员情况、组织党员调解纠纷、协助环卫管理等工作;党建联络员主要收集社情民意、居民信息等。党建工作明确分工,使各小区的环卫、治安、邻里纠纷、文体等活动开展得井井有条、红红火火,特别是在小街小巷和无物业管理小区改造中,各支部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作用。如柴油机厂无物业管理小区的改造工作,进展极为顺利,居民一片称赞。
针对小区支部活动场所的缺乏,街道党工委在社区共建单位的帮助下、在改制企业和有关单位的支持下,想方设法建设改造小区党支部的办公和活动场所。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柴油机厂住宅小区、麻纺厂住宅小区、赣新湖滨苑小区、冷冻厂住宅小区、大修厂住宅小区等党组织的办公和活动场所一一建起来了。同时,对有活动场所的党支部进行规范化建设,使之达到“八有”标准,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明确岗位职责。目前,各社区党支部都安排专人值班、接待群众、协调问题、组织活动等。目前,这些活动场所成为党员干部及群众学习娱乐、思想交流、反映情况、解决问题的好地方。
北门街道还在每个网格成立党组织,网格内的信息宣传、治安消防、矛盾调解、卫生监督等人员由小区党员或热心居民担任。网格内的党员依特点、特长和意愿组成“N”个特色活动党小组,延伸管理触角,增加服务密度。“五个一”活动(即参加一支党员志愿者队伍、帮助一个困难户、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办一件实事、参加一次公益活动)正扎实有效开展。赣新公寓党支部在无物业管理小区改造中,工作仔细有力,拆除120余间违章建筑,没有出现一个不稳定问题。“五必访”即党员有思想疑虑、生病住院、生活有困难、下岗失业、家庭有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必访,让党员感受到“家”的温暖。在各党支部的组织下,各社区成立了文体队伍20多支,劲歌酣舞,其乐融融。
支部建在小区,街道面貌焕然一新。近年来,北门街道各社区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江西省十大和谐社区”、“江西省双拥先进单位”、“江西省绿色社区”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