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将规范化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服务平台
我市将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服务平台
力争三年规范化建成率达100%
■本报记者罗仁瑾
近日,记者从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服务平台建设现场会了解到,我市将力争用3-4年时间全面建成集就业、人力资源服务、社会保险、劳动关系、调解仲裁和维权等服务项目与一体,覆盖全市所有县(市、区)、街道(乡镇)和社区、行政村的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
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
民生工程一马当先
为发展繁荣社会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三十条中提出要强化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加快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等综合性基层平台建设,构建以城乡社区为重点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内容,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有了平台,服务群众才成为可能。基层服务平台是直接对百姓面对面的服务,是民生工程的重要体现。同时,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方案》精神,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年规范化建成率达100%
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坚持公益性质,以政府为主导,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整合现有公共服务资源,加快基础服务平台建设。
在意见中,力争完成以下目标:2012年,全市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化建成率到40%,其中吉泰走廊10个卫星镇(永和、长塘、凤凰、沿溪、兴桥、天玉、新圩、金滩、黄桥、螺溪)全部建成;2013年,规范化建成率达到70%;2014年,规范化建成率达到100%;2015年进行全面验收。
目前,我市基层服务平台建设正如火如荼,其中万安县和遂川县已初步形成辐射辖区的三级联动劳动保障服务体系。万安县16个乡镇均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135个行政村和8个社区居委会成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遂川县23个乡镇、2个国有林场和1个县级工业园设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县城6个社区均设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
在机构设置上,建成三级公共服务平台:县(市、区)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集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劳动关系、调解仲裁和劳动监察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统称为“××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街道、乡镇在现有基层公共服务机构的基础上,统一设立“××街道(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社区、行政村全部设立“××社区(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协管员)”。
服务和设备有高标准
为了确保“便民、高效、科学、规范”的服务标准,基层服务平台在人员配备、服务场所和设施设备上都有高要求。
街道、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按6000名左右服务对象配备1名工作人员的标准进行,确保每个街道、乡镇不得少于3人,其中街道、城关镇及人口在3万以上的其他乡镇不得少于4人。社区、行政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协管员),工作人员不得少于1人。
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常住人口在20万(含)以下的,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20-50万(含)的不少于3000平方米;50万以上的不少于4000平方米。街道、乡镇服务平台建筑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同时,各基层服务平台必须配备完善的服务设施设备,设置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布栏等。
二期“金保工程”向基层平台倾斜
为实现基层公共服务全程信息化,二期“金保工程”立项和实施将向基层平台倾斜,并将其纳入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工程总体安排中。在2012年,市、县、乡全部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联网,并逐步向全市社区、行政村延伸;2015年市、县、乡、村四级全部实现信息联网,实现就业和社会保障“一卡通”。在市数据中心建立集中式数据库,实现各类信息共享,确保“一点登陆,全市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