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赶超勇争先——记全省“五好”党委吉安县委
跨越赶超勇争先
———记全省“五好”党委吉安县委
□本报记者郭文宇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吉安县委创出了什么?
创出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扶贫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县城、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综合奖、全省工业发展先进县、全省先进工业园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先进县、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县、全省渡改桥工作先进县等殊荣;
创出了连续多年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全市第一的好成绩;
创出了全省“五好”党委。
近年来,吉安县委紧紧围绕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精心组织,深入推进,走出创先争优的品牌路。
立足推动科学发展
立足推动科学发展,吉安县委把创先争优落实到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中,凝聚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的智慧和力量,奋力开创发展新局面。
去年以来,该县委围绕省、市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坚持把解放思想、激发干劲作为实现跨越赶超的先导工程来抓,在全县推行“跨越赶超见行动”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了“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主题教育活动,使全县牢固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发展理念,在全县上下形成不加快发展不行、不科学发展不行、不赶超发展也不行的共识,有力推动了中心工作的落实和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5亿元,增长14.5%,财政总收入13.9亿元,增长35%;今年1-3月,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1.4亿元,同比增长14.2%;财政总收入完成4.2亿元,同比增长10.9%。
立足服务人民群众,吉安县委坚持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引导和组织党员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创先争优。
他们在各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开展“六有三公开四评议”活动,推进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为民服务规范化;推行党组织和党员“三级双向”承诺、“一述双评”考核制度,围绕做好本职工作、联系服务群众、完成中心任务“三项主要内容”确定公开承诺事项,做到自己说得清、群众记得住、结果好测评,以大承诺促进大服务,以大服务推动大发展。
为切实兑现承诺事项,他们充分发挥42个合作社党支部和县、乡(镇)乡土人才协(分)会党组织的阵地作用,大力推进“三培两带两服务”、“党员科普致富示范”、“党员创业帮扶”和“富民产业对接链接”等活动,培养了5000余名“土专家”、“田秀才”等实用人才,建立了58个党员产业发展示范基地,成为群众发家致富的“助推器”。同时,注重发挥党员的“双带”作用,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全县有3000余名党员结对近万户贫困户,带动发展“一村一品”示范村702个。
立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立足加强基层组织,吉安县委紧扣“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这一主题抓好创先争优活动,切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
他们结合实际出台基层组织建设年、创建“五好”县级领导班子、干部执行力、非公企业“五化”建设等基层党建“1+8”文件;实施基层党建“百点示范”争创和农村“五优同创”活动,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整顿了一批后进村,采取先进带后进、机关带农村等方式,先后使32个后进村得到转化;选树了一批先进村,树立锦源、横溪等30多个先进典型;推进了一批中间村,组织百余个机关单位结对帮扶,选派后备干部到村挂职,带任务、带资金、带技术驻村帮助培育提升,促进每个村党支部实现晋位升级。他们按照阵地标准化、活动经常化、制度规范化、作用示范化、考核系统化“五化”要求,推进非公企业党建的做法得到中组部相关调研组的充分肯定。
立足促进社会和谐,该县委坚持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创先争优的价值取向,着力构建直接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把活动打造成群众的满意工程。
为贯彻落实省委“四民”活动要求,他们积极推行领导干部“民情家访”和党员“先锋创绩”制度,扎实开展“走基层、访百姓、解难题、转作风”万名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每月开展一次民情调查、记好一本民情日记、建好一张民情联系卡、推出一个典型、解决一个问题、帮助一户群众脱贫致富,深入基层访民情、解民忧、增感情,使问题在一线发现、难题在一线解决、能力在一线提升、作用在一线发挥、成效在一线体现。活动开展以来,建立帮扶对子3691对,为群众办实事好事97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