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人群"的守护者——访市戒毒所所长欧阳玉泉
“特殊人群”的守护者
——访市戒毒所所长欧阳玉泉
欧阳所长介绍工作流程
摆放整齐的洗漱用品。(首席记者彭健明/摄)
“戒毒人员既是违法人员,更是受害者、病人。”市戒毒所所长欧阳玉泉今年57岁,2001年戒毒所成立后就在此任职,如今已是一级警督。28年的部队生涯及11年的禁毒经历让他养成了严谨的性格。21日,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多年来面对这些特殊人群的经历。
24小时值班在岗
每天早上7时,欧阳玉泉就到了戒毒所,8时20分组织民警召开晨会,小结前一天的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并及时整改,确保戒毒场安全及秩序的良好。
晨会过后就是放风的时间,每个病室轮流放风一直到11时50分,期间民警必须坚守岗位,不论严寒酷暑,守护在放风人员身旁。下午放完风后,组织戒毒人员收看新闻及纪录片。
民警们每隔3天值一次24小时班。“如果按8小时工作制来算,我们工作一个月相当于别人工作3个月。”欧阳玉泉说,“上街很少,更不用说晚饭后陪家人散散步看场电影什么的。”
高危险工种
由于吸毒人员长期滥用毒品,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吸毒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器官损伤或机能障碍,多有并发疾病。许多疾病的患病率远高于正常人群,再加上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高危行为,极易感染各种传染病,使得强制戒毒所相比其他监管场所,在管理传染病被监管人员问题上矛盾尤为突出。
“虽然我们会对进来的戒毒人员体检,但像艾滋病这样的病种有潜伏期,而且在等检验结果出来的十来天内,都不可避免要与他们接触。”欧阳玉泉对记者说,戒毒所成立以来,检出8例艾滋病例,肺结核每年都会发现五六例。戒毒人员刚进来时,情绪大多不稳定,易发生打架、自残等行为。曾有一个戒毒人员刚送来接受检查时,突然往墙壁上猛撞,撞得头破血流。民警们赶紧上前制止,如果当时手上有伤口而这名戒毒人员有艾滋病的话,传染是不可避免的。“自我防护意识民警们都有,但紧急情况发生时,也顾不了这多了。”
谈话疏导很重要
记者在强制戒毒区内的工作安排表交接班事项上看到,最近的3天每天都有人入所自戒或强戒。欧阳玉泉告诉记者,戒毒人员由家人送来自愿戒毒的有50%,而实际上大多是被迫无奈,有些甚至是被家人骗来戒毒所的,个人自愿前来的很少。这样一来,谈话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戒毒所对谈话教育工作有明确的规章要求,新入所戒毒人员主管民警应在24小时内进行首次谈话,告诉其必须遵守的管理规定,以及依法享有的合法权利。除新入所人员外,对提询后的、情绪不稳行为反常的、家庭出现变故的戒毒人员,民警要及时谈话,掌握戒毒人员基本情况,疏导他们的心理,并跟踪观察,以便发生异常能及时处理。记者周朝霞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