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晚报组织市民走进戒毒所近距离感受禁毒教育
本报组织市民代表走进市戒毒所
近距离感受禁毒教育
志愿者马茂洪(左)与结对子帮扶对象李某谈心
本报讯记者周朝霞摄影报道:戒毒所是什么样?戒毒人员在里面如何戒毒?如何生活?“6·26”国际禁毒日前夕,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打开重重铁门,让部分省市媒体记者和市民代表,走进了这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神秘而陌生的禁区。
走进强制戒毒区
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位于吉州区城北。这个成立于2001年的戒毒机构,是目前我市唯一的戒毒所,累计收戒了2500人次吸毒人员。21日下午,记者和企业员工、学生、社区居民等市民代表在公安民警的带领下,走进了戒毒所。
跨过第一道铁门,映入眼帘的是刷在墙壁上的“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几个大 字。在探访室,井冈山大学政法系大二学生兰辉好奇地拿起厚厚玻璃前的通话设备,“喂喂”叫了几句。随行的民警告诉记者,每周四为探访时间,每个戒毒人员每次受探访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
通过一道长长的走廊,走进强制戒毒区,呈现在大家的面前的是一栋回型的两层楼房,围绕着绿草如茵的院子。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正在放风的戒毒人员有三三两两坐在草地上看报的,有在一块打乒乓球的,还有的在晾晒被褥。
24小时实时监控
一楼有康复区、治疗区等分区,10间戒毒病室依次排开,每间内住有6名左右戒毒人员。戒毒病室分内外两间,外间为洗漱用,内间休息睡眠。没轮到放风的人员在室内看书读报、下象棋、看电视。记者看到,室内的窗户装有纱窗,一排床铺上的被子叠得有棱有角,正播放的电视配有机顶盒,画面清晰。
戒毒病室对面的墙壁上,依次悬挂有强制戒毒管理规定、戒毒人员行为规范、管理教育工作流程、安全检查工作流程等规章制度,并配有禁毒宣传栏。环形楼的楼道外墙上,用红漆描有“远离毒品危害拥抱美好未来”等宣传语。
在二楼的民警值班室,记者看到,几台显示屏上的画面出现的是各个戒毒病室的实时监控图,就连坐在显示屏前的值班民警自身画面也出现在其中。所长欧阳玉泉告诉记者,强制戒毒区各个角落都有24小时监控,对刚进来的戒毒人员尤其要警醒,防止其因心情暴躁发生吵架、撞墙、自杀等行为。
结对帮扶戒毒人员
爱心志愿者马茂洪是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的在读生,这位90后的小伙子非常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在听到龙军华政委提出,希望有专门的戒毒帮教志愿者结对帮扶戒毒人员时,他立即投了赞成票。
禁毒需要全社会的积极支持和共同参与。龙军华在提出自己的设想时说,大学生的健康和阳光能带给戒毒人员新的希望,对他们生理脱毒后的心理脱毒有很大的帮助。
马茂洪的帮扶对象李某今年34岁,以前是一名乡镇工作人员,因交友不慎染上毒瘾。21日下午,两人坐在一块促膝谈心,久久不愿离开。交谈中,李某称希望能彻底戒毒,不愿再走老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马茂洪一再重复这句话,并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希望李某戒毒期间能多打电话和他聊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