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晨报]规范,让城区流动摊贩有序(图)
北门街四季春菜市场旁挤满了小摊贩
■本报记者潘虹莉文/图
“我在青石街临时菜市场卖西瓜,听说还有一个月这个菜市场就要取消了,以后我们就得骑着车载着水果满大街地吆喝了。以前在步行街那边也 租过店面卖水果,但小本生意连店租都赚不回,便开始摆摊了。冬天冷得发抖,夏天晒得蜕皮,风吹日晒都没什么,为了生计没办法。但是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给我们在人流量大点的地方,给我们一些固定的位置做小本生意,养家糊口。”肖世兵,中心城区青石街临时菜市场一位水果摊主,无奈地向记者讲述到。
像青石街临时菜市场小摊贩占道经营的情况,在中心城区很多地方都存在着。在北门街四季春菜市场,记者发现其中有一半是关着的,只有旁边的一半在卖水产品和家禽类等,并没有菜农在里边卖菜。附近居民告诉记者,大概在2009年,四季春菜市场改成了超市,但是超市经营了一年多倒闭了,至今都还关着。该地区人流量多,物资消耗大,产品供不应求,很多小摊贩看准了商机就都往马路上挤,一两里的人行道全给占了。
据不完全统计,市中心城区流动小摊贩有上千个,主要分布在北门街两旁、竹笋巷菜市场门口、世兴庙道路两旁、五岳观菜市场门口、商业街入口处等。如何对其进行正确的疏导,如何在不影响市容市貌、城市交通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他们的经营期望是一个较棘手的问题。
在市城建管理监察支队,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市容市貌为主体、对市容市貌进行监管、违章建筑的查处、建筑工地外围及流散物体的管理是他们的主要职责。对于小摊贩们的管理,很早以前就从“堵”转变为现在的“堵疏结合”。一方面是城市最底层的弱势群体,一方面是城市的市容市貌,他们很为难。
在城市规划建设当中,如何合理地科学布局城市的服务功能,这个是最主要的。由于长期以来规划的滞后,导致了城市的市场建设等等问题,滞后于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的需求、生活得不到满足。城市人口的增加、城镇化脚步的加快与城市相应基础配套设施的滞后矛盾凸显,加之过去在城市发展水平、生产流通状况、特别是与市民支出能力的现实需求还未相适应的“农改超”导致的历史遗留问题,使得我市中心城区大部分菜农都在道路两旁摆小摊。如何让小摊贩们规范经营,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