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队伍彰显特色 永新培育"一村一品"农村文化
构筑阵地 组建队伍 彰显特色
永新倾力培育“一村一品”农村文化
永新讯(彭海涛、肖元友、彭超)走进被誉为永新“书法第一村”的在中乡斜陂村,在村书法展厅里,农民“书法家”们时常现场挥毫泼墨,练书法、赛书法蔚然成风;夜幕降临时分,在禾川镇北门村、烟阁乡烟阁村等地的社区广场上,人们和着曲子翩翩起舞;每逢周末,在茶馆文化村——文竹镇团结村,一拨拨城区居民纷至沓来,泡在茶馆,一边品茶,一边欣赏三角班地方戏表演,甚是惬意……这是该县近年来倾力培育“一村一品”农村文化的一组生动剪影。
构筑强有力、覆盖面广的阵地是培育“一村一品”农村文化的重要前提。永新宣传、文化等部门精心选择了一批有基础、群众参与热情高的村落,成立了书法、美术、秧歌、龙灯、健身、象棋、诗词、鼓乐、二胡等近100个农民文艺协会,会员达3500多人;在此基础上,有关部门派出专业人员下乡指导,力促农民协会会员的水平提升。今年年初,县里还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通知》,明确要求:各乡镇要在充分调研和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好新农村建设村点“五个一”文化阵地,即建设一个文化健身广场,打造一个文化宣传栏,创建一个文化活动室,培育一支农村文化队伍,创办一个文化广播室。
为组建积极性高、有一定业务素质、影响力较强的队伍,近年来,永新县多次选派文化专业人才深入乡村,积极开展送书、送科技、送优秀文艺节目、送电影下乡活动,开展科技文化培训活动,引导和帮助群众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有计划、分步骤地培养一支农民文化队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文艺表演方面,县剧团专业人员悉心指导节目编排,培训农民演员,各乡镇在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加快组建农民自己的文化队伍,让农民当主角,“自己编,自己办,自己演”;县里还定期举办全县农村文艺调演,在县城搭建演唱舞台,为农民演员提供亮相的空间和舞台。目前,全县涌现出“稻花香”、“农家美”、“红土情”、“好日子”等40多个农民剧团,培训农民演员800多人。在农民剧团的带动下,农村群众在茶余饭后、农闲期间读书看报、跳舞唱歌、写字作画、打球健身已成热潮。
永新各乡镇、各村点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传统,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特色,努力形成“一村一品”格局。目前,全县涌现出樟枧千年文化村、三门前刘沆文化村、文竹团结茶馆文化村、龙源口黄淇斗笠村等30多个特色文化村庄。该县还注重打好“红色文化”牌,将涵盖“三湾改编”、“龙源口大捷”、“将军大县”等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到三湾、龙源口等地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打造一批村级红色文化宣传长廊,组建红歌舞队,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积极弘扬永新书法文化,立足“全国书法之乡”的资源优势,组织安排县书法协会会员深入乡村指导组建书法分会,并以开展讲座、展览等活动,指导当地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学习书法,提升农村书法文化品位;打好“非遗文化”牌,充分挖掘各村点的非遗文化,既注重对村庄内文化古迹进行修缮、保护,又传承和发扬各种民间民俗文化,如盾牌舞、永新小鼓、和子四珍、红军斗笠、制鼓、梨坯加工、龙灯、狮灯、三角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