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扬清风
百舸争流扬清风
吉州区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工作综述
日前,经过历时近2个月的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考察、票决等环节,周清泉、刘顺新等14名干部在吉州区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中脱颖而出,走上新的工作岗位。至此,备受关注的吉州区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工作圆满结束。
为政之要,在于用人。为鼓励更多的干部积极参与竞争,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选用视野,该区打破条框束缚,放宽条件,拓宽范围,坚持不拘一格选人才。只要在辖区内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45周岁以下(不能直接交流进机关的参照公务员和事业身份干部要求为40岁以下)、在编在岗工作时间4年以上的干部均可报名。3月10日,广纳贤才的“英雄帖”一发出,就引起了广大干部的热烈响应。短短3天时间里,就有近200人踊跃报名接受组织的挑选。这次公开选拔形成一股强烈的冲击波,更新着广大干部的思想观念,激发了干部学习进取的热情。经过资格审查,共有152人拿到了笔试“入场券”。3月25日,笔试在吉安二中举行,考试采取闭卷方式分职位进行,主要测试公共知识和职位相关知识。来自区审计局的黄茜茜道出了广大报考者的心声:“这次公开选拔程序比较严格,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管考试能不能成功,对于我来说都是一个锻炼的机会,给了我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我会好好把握机遇……”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3月31日,吉州区公开选拔面试在区工业园企业服务中心举行。按照公选职位名额1∶6比例,依照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每个职位面试入闱人员,84名优胜者拿到了参加面试“入场券”。一走进考场,令考生们惊叹的是,面试的考官阵容居然如此强大,由区领导组成的考官队伍格外显眼。面试题:说说你工作人生中最具成就感或最值得记忆的事情;上级组织确定的方向和重点,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和热点就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现实意义,如果你入选如何以这句话为指导,找准自身工作的着力点……面试结束后,许多考生直言,面试题紧贴工作实际,非常灵活,考的是平时知识积累,考的是工作能力,题目看似简单,答好却不易。通过两场考试,按笔试占40%、面试占60%的比例合成总成绩,分职位从高分到低分按1∶2的比例确定了28名考生为考察对象。进入考察环节的陈永德考生说:“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全过程公开阳光,在我内心充满着对区委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深深认同。”
公平公正,选聚人才。广大考生最关心的莫过于考试是否能做到公平公正。如何保持公选的公平公正呢?该区区委要求,这次公开选拔坚持做到政策公开、职位公开、条件公开、规则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而且由区新闻媒体进行全程报道、跟踪采访,以公开促公平,以监督保公正,切实打造“阳光公选”,整个过程公开,让这次公开选拔持续吸引着社会关注的目光,使公开选拔工作一开始就置于阳光下。4月11日晚,在区委常委会举行的票决环节上,电视台全程录像,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现场观摩,区领导当场听取考察情况汇报、当场投票、当场唱票、当场由区委书记宣布票决结果,全面实行阳光运作,形成了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干事有境界、遇事敢担当、办事讲规则”,“坚持在实干中锻炼干部,在实干中识别干部,在实干中选拔干部,把‘干了什么事、干成了什么事’作为各级干部的一道必答题,坚持以实绩论英雄,牢固确立凭实绩用干部的导向……”区第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选人用人的要求。4月12日,公开选拔的14名科级领导干部就放在赣江西堤除险加固及周边棚户区改造开发工程项目建设主战场中去接受教育和磨炼。使广大干部深刻体会到:只有注重学习、提升素质、做好工作、干出实绩,才有资格和条件接受组织的挑选。4月22日,在任前集体谈话会议上,区委书记徐明殷切勉励大家,要把这次考试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在学习中提升自我,在实干中体现自我,在融入中完善自我,勇担当、重实干,增强素养,在推进“三城共建”、创建“人文社区、美丽乡村”的进程中建功立业。
公开选拔收获的不仅仅是14名优秀科级干部,也为吉州科学发展发现和储备了一大批人才。据悉,进入区委常委会票决,但未提任的其他14名优秀干部,全部纳入后备干部管理,在工作一线跟踪培养。
徐明在总结这次公选工作时指出,在吉州扎实推进“三城共建”、“人文社区、美丽乡村”事业建设、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次性拿出这么多科级岗位,面向全区公开选拔,这是一次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生动实践;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拓宽选人视野,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广大干部奋发进取、努力工作。
闻鼙鼓而思良将。这次公开选拔科级干部彰显了区委深化改革、选贤任能的胆识与魄力,也彰显了区委放宽眼界、广聚贤才的气度与智慧,这必将在吉州大地形成一个千帆竞发、万马奔腾,干部资源充分涌流、人才活力竞相迸发的喜人局面;深入实施“三城共建”、“人文社区、美丽乡村”事业必将有更为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