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决战千亿园区速写
井开区自2001年挂牌至今已逾10年。昔日12.7平方公里的园区已拓展到如今的46.5平方公里。这片“黄土高坡”变成了一座工业新城、生态园区。这个普通的高新技术园区跻身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吉泰走廊的龙头和吉安工业的脊梁。站在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的起点上,井开区再次放飞梦想,踏上“二次创业”的新征程,朝着“昂起发展龙头,决战千亿园区”的目标奋进。
十年砥砺造就一座新城
2001年,吉安高新技术开发区挂牌伊始,园区干部职工就以“坐不住、闲不住、睡不着”的精神,南征北战,招商引资;高标准严要求,科学布局,进行园区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全力打造客商投资的黄金地、产业发展的集聚地、高素质人才的汇集地。累计完成16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引来2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电子信息、生物食品医药、先进制造三大主导产业风生水起。以红板线路板、中泰电子为龙头,聚集盛泰通讯、联创电缆、木林森电子等66家企业组成电子信息产业;以天人集团为龙头,聚集新琪安科技、金顶药业等48家企业构建生物食品医药产业;由年产800台1.5MW直驱永磁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的麦德风能年产无纺布1.5万吨的三江无纺布等26家企业组成的先进制造业。目前,这三大主导产业年产值、销售收入、上交税金、外贸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占园区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
如今的井开区拥有众多闪亮的名片:商务部确定的“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国务院台办和省政府确定的“台资企业转移承接基地”、“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共创共建的深圳产业园、“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电子信息)”、“国家风电设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10年3月,井开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次年又成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
科技创新能力日愈增强。如今,井开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家,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火炬计划3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项,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1项;天人公司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园区企业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3项、省级科技奖65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83项,引进各类科技人才1000余人,其中硕士300多人,博士50余人。建立中科院生态技术研究中心等36个研发机构和1个博士后工作站、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
承接产业转移有新突破。2010年,井开区引进电子信息类项目18个,涉及电脑及周边产品、手机、电子元器件等,手机通讯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0亿元,将打造成中部地区手机产业制造基地;引进意大利、韩国等外资项目7个,总投资3.2亿美元;引进振宇达电子设备制造、胜美达电子等6个高科技项目,签约亿元项目34个,其中10亿元项目32个,签约资金51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内资32.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45亿美元。
井开区崛起的不只是一座单纯的工业新城,而是一区多园、产业集聚、功能现代、多业共兴、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新区和生态园区。井开区党工委书记刘志坚说:“无论是任何地区的经济开发区,未来的方向都是要由单一的、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业园区向现代化的城市新区转型。井开区的转型升级,要做好三个转变:一是要以基础产业为重,向以人并重转变;二是要以GDP增长为重,向以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并重转变;三是要以开发区发展为重,向引领城市全面发展并重转变,追求一种可持续、包容、共享、文明的发展模式。”
“二次创业”决战千亿园区
“按照规划,井开区将形成‘一核’(环绕长流水库、金鸡岭生态绿地,四条主要交通轴线围合的区域)、‘两片’(西片主要为产业区,东片为生活生产功能复合区)、‘三心’(新城中心、商务会展中心、物流中心)、‘四轴’(庐陵大道、拓展大道、深圳大道、创业大道四条主要交通轴线)空间布局,生产与生活并进、新型工业与现代服务业共融,将成为井开区未来发展的主基调。”谈到未来发展,井开区管委会主任邓淑斌说。
2011年,井开区财政总收入增幅,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实际利用外资,实际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新增融资增幅,均居全市第一。今年是井开区实施“二次创业”的开局之年。他们将咬定“决战千亿园区”这一目标,争创主导产业集聚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培植度和体制科技创新度三个领先。
据悉,井开区将启动总投资12亿元的城市配套设施“十大工程”建设,提质改造西片区基础设施。完成105国道开发区段、深圳大道二期以及3座跨铁路桥建设,开工建设森林公园,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建设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提升园区平台承载能力。目前,总投资10亿美元的天际光电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的台湾德昌精密制造产业园等一批项目相继签约。
于2011年11月开工的出口加工区项目,目前联检大楼已完成桩基施工,今年10月底前将全面完成标准厂房及监管大楼、保税仓库等配套工程,实现封关运行。
井开区着力打好“国家级开发区”和“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两张牌,以电子信息和先进制造业为引资重点,吸引一批有成长性、有带动能力、能迅速集聚产业链的外向型龙头企业进驻。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项目,将东区打造为项目集聚高地。围绕现代服务业开展招商,加快推进全市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帮扶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帮扶天人集团力争年内上市,鼓励其建立微生物农药科技园;帮助三江公司向国家申报“中国无纺布研发中心”;帮助航盛车载电子、优特利科技等项目做大做强。对丰尚(吉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拟开工项目,瑞鹏飞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等拟竣工投产项目,着力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使项目早见效。
1至2月份,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5.5亿元,增长52%;工业增加值14.6亿元,增长4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3亿元),增长43%;园区主营业务收入66亿元,增长53%;利润总额2.7亿元,增长45%;实际引进内资10.3亿元,增长27.6%;实现外贸出口5400万美元,增长286%;实现税收2.52亿元,增长46%。这一串数字的背后凝聚了园区干部职工的智慧和汗水,而且昭示着园区强劲的发展动力。作为吉泰走廊的龙头,井开区正昂首阔步,向着“千亿园区”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