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汽油号与雅气
4月9日,吉安晚报A3版刊载了《突出重“wei”记》一稿,介绍了关于“入围”与“入闱”一词的正确规范使用。专家引经据典,总算澄清了这一场争论多年的笔墨“官司”。
其实,翻阅桌上的报纸或举目街头,何况就是一个“围”字难以突出重围。比如,路边每个加油站“93号汽油”的正确规范写法,也一直争论到现在。有人写成“#93”、有人写成“93#”、有人写成“93号”。混乱使用的报刊不少,引导不少读者误入盲区。到底哪个规范?有没有一个标准?“#”因是从国外引进的“洋货”,所以一些汉语词典也没引录,这就使这场笔墨“官司”没有了裁判。但不管怎么说,总有一个是正确的。为此,笔者只好查阅权威的《咬文嚼字》一刊,看看有关专家的解答。一查,原来写“#93”和“93#”都是错误,标准写法是“93号”。例如前些日子汽油提价,新华社发的 通稿里就是这样表述的。
“闱”字也好,“#”字也罢,从中可以透露一个信息,那就是随着文化教育的普及,广大读者的知识水平普遍升高,所以他们才有能力分辨和质疑报刊和街头的一些错别字,清扫文字垃圾。这是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一种时代进步。千万个读者的“火眼金睛”,也凸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与水准。一座城市出版的报刊和公共场所,四处可见啼笑皆非的、有伤风雅的错别字,这样的城市能说是文明城市吗?能说是文化水准很高的城市吗?能说是有千年文化传统的文化古城吗?因此,大家都来关注报刊和公共场所的汉字规范,也是关心城市的文化建设,关心城市的“脸面”,让她美丽而又文雅。
建设雅气、秀气、大气新吉安,是我们“四城同创”的目标。文化建设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它要从 平常的点点滴滴做起。因此,要使城市雅气,每个市民都得文雅一点,拒绝粗鲁,远离低俗,不要随意涂鸦,让“文雅”突出重围。由此,不但用字要规范,言谈举止也要文明一些,街头巷尾卫生整洁一些,错别字成堆的小广告少一些,城市规划格调高雅一些。这样,外地客人走进吉安,他们就会感受到我们厚重的文化,称赞不愧为古庐陵文化之乡,不愧为文天祥、欧阳修、解缙等大文化名人的故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明礼仪之邦,必将哺育一代代有知识、有教养、有素质的文化新人。人杰地灵,有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文雅之气。(聂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