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民情家访”密切党群鱼水情
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青原区建立领导干部“民情家访”制度,引导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广泛开展“下基层、解难题、送温暖”活动,对群众带着真情访、作为朋友交、当作亲人帮。
——框定家访范围和对象。“民情家访”制度选定在区县级领导干部、乡镇(街道)科级领导干部中试行。其中,区县级领导干部平均每月至少2次、乡镇(街道)科级领导干部平均每月至少3次,深入群众进行“民情家访”。“民情家访”对象原则上为本辖区内基层单位与群众,在确定家访对象时,结合领导干部包村挂点、挂点项目等工作安排,选择到挂点单位和联系点去家访;结合分管工作,选择到与分管工作联系紧密的服务对象和群众中家访;结合工作需要和群众意愿,选择工作难度大、矛盾纠纷多、情况复杂、基础薄弱的地方和单位去家访,重点是有利益诉求的弱势群体和出现重大变故的家庭等。
——固定家访形式和目标任务。采取上门家访、定点接访、重点约访、定期回访等固定家访形式,切实解决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利益诉求,定点定时到挂点的乡镇(街道)、村(社区)“民情接访室”接待群众,面对面倾听群众反映,直接答复来访人的问题,听取群众对解决问题的反映,督促相关部门改进工作,抓好落实。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虚心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了解实情,掌握第一手资料。向基层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群众正确理解政策,真心拥护、自觉执行政策。领导干部到偏远艰苦、困难多、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切实帮助群众解决一批群众所盼、所需、所难的实际问题,解民忧,疏民怨。
——确保家访时效。健全办事机构和工作例会制度,成立了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相应的日常办事机构。区至少每季度、乡镇(街道)至少每月召开一次“民情家访”工作领导小组例会,针对性的指导。建立家访公告、接访公示制度,领导干部挂牌、定点、定时开展“民情家访”工作,乡镇(街道)、村(社区)挂牌公示“民情家访”带班领导干部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联系电话及接访时间等,方便群众反映问题。同时,建立“民情家访”日志制度,真实记录每次家访、接访、约访、回访情况,每年不定期进行抽查“民情家访”日志本,抽查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把“民情家访”工作纳入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作为考评民生工程实施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