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风景满城廓
集约用地建新房,美丽乡村如明珠。
近年来,永新县高桥楼镇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锐意开拓、创新发展,在全镇10个行政村和规模较大的自然村开辟集中规划建设点,集约用地建房。全镇3000多户农户集中建房达1700多户,向小城镇转移220户1200余人。全镇无一例占用粮田建房的现象。
开发荒坡——整体移民建新村
三年前,家居深山的白堡村罗卜门村小组村民林圣山就是不愿意移民建房。他说,祖祖辈辈住在深山习惯了。经过镇村干部多次做思想工作,终于建了新房。去年底,林圣山硬是拉着镇干部到家里坐坐,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有一个这么好的家,真是太感谢你们啦!我大儿子28岁,以前说了几门亲事女方都嫌我家穷。现在儿子找了县城街上的女朋友,定于明年结婚,到时你们一定要来喝喜酒。”
禾水河把白堡村分为南北两岸,北边山区道路坑坑洼洼,出入需肩挑手提,信息闭塞,就医、上学困难,加之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农民生活清贫。2008年,高桥楼镇将319国道途经白堡村附近的荒山坡平整后 统一规划,建设移民新村,积极引导零散住户和居住在深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的农民整体搬迁。几年来,栋栋靓丽的“小洋楼”拔地而起,水泥路纵横交错,休闲场所设施俱全,家家人畜分离,户户通上自来水、数字电视、宽带网线……如今的白堡移民山寨,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
该镇分阶段、有步骤、高标准地推进集中安置点基础建设。目前,白堡新村、车田背新村、车头新村、溶江新村均已完成新农村建设。其中白堡村整体移民200余户800余人,拿溪东田背40余户200余人,龙江车头60余户300余人。
集约用地——优化资源起新房
龙江村移民安置点邻近公路。该村小沙村小组村民刘雪朵三兄弟均已成家生儿育女,十几口人多年来住在祖传老宅。刘雪朵早就计划要在自家田地上建新房,但镇里只允许他在集中规划点建房。去年10月,刘雪朵按照规划建起了占地80多平方米的三层小楼。他兴奋地告诉记者:“还是统一规划的新村好。现在我们走上平坦路、住进洋房子、通上数字电视、喝上干净水、用上卫生厕,邻近公路交通又方便,跟城里没什么区别。”近年来,高桥楼镇拆除山区移民后的危房、厨房附属房、牛栏猪舍,将其还耕土地。同时,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移民扶贫、危房改造三合一“增减挂”项目,争取用地指标3000多亩,引导农民集约用地,既减轻农民负担,又提高土地使用率。
该镇加快镇村联动、村落连片和大村整体推进,将可用土地“变散为整”、“变闲为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严禁零星建房,严禁在耕地“开天窗”建房。
水泥路通到家门口,自来水引到屋里头,村里垃圾全扫走,山村通上数字电视。该镇“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看有线电视、上卫生厕、用洁净能”成为现实,让广大农民得到实惠。
圩镇建设——吸引农民迁新家
在圩镇安家的引泉村汤家村小组 刘旭山,原来住在5公里外的山沟。去年11月,刘旭山以36万元在圩镇购买了一栋前后开店面、占地9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0平方米的三层商住楼,所开的小超市生意红火。仅3个多月,就纯收入2.5万元。他高兴地说:“不出四年我就能将买房的钱赚回。”
该镇大手笔加强圩镇建设,提高小城镇承载能力。近年来,投资2000余万元加强基础建设,建设占地60余亩的新农贸市场,启动5000平方米圩棚建设、预留1万平方米的场地,完善功能分区,规范市场管理。
目前,该镇农贸市场建好并已开业的商住楼34套,在建22套全部订购一空。去年11月19日农贸市场开市以来,原隔日逢圩改为日日逢圩,极大地集聚了人气、商气。
高桥楼镇距县工业园区仅3公里。近年来,该镇发挥区域优势,对接产业园,打造园区后勤保障卫星镇,吸引广大客商前来安家落户投资兴业。
记者感言:我市一直强调节约集约用地。去年底,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建设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要求节约集约用地,积极引导零散住户和居住在深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的农民向集镇和中心村集聚,逐步撤并小村,狠抓农村无序建房和违规建房整治。高桥楼镇开发荒山荒坡建造移民新村,集约用地建设美丽乡村,提高小城镇承载能力吸引农民转移,成效显著,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和美丽乡村中,该镇的经验做法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