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头楚尾的要地
永新县地处赣西,毗邻湘东,古称楚尾吴头。
春秋战国时期,永新地域先属吴国,后属越国,再后属楚国。秦灭楚,置九江郡,永新隶属九江郡。汉高祖刘邦元年(公元前206年)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永新属九江国。汉高祖四年,九江国改名为淮南国,统辖豫章等4郡,永新地属淮南、国豫章郡,其时有庐陵县,永新属庐陵县,仍隶属淮南国豫章郡。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封刘濞为吴王,豫章郡庐陵县属吴王国。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削吴王国的豫章郡等地直属朝廷。东汉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孙策析扬州豫章郡分设庐陵郡,庐陵郡下置西昌(今泰和)县,永新地属西昌县。
公元204年(东汉建安九年,孙权平庐陵“山越”。以后,始置永新县;591年(隋开皇十一年)废县;657年(唐显庆二年)复置县;1295年(元元贞元年)升为州;1369年(明洪武二年)改州为县,县治设在禾川镇,延至今日。
境内先民居住的历史颇为悠久。县西文竹有西周时期的渚形村落遗址,这是县内已知最早的先民遗址。自春秋后期至两汉,先民在境内繁衍生息,分布范围相当广泛,县西沙市与澧田交界地带,有春秋时期的高洲村落遗址。
县境的经纬度为东经113~50,—114~
山脉:县境的山脉统届南岭山系,主属罗霄山脉及其分支余脉。罗霄山脉永新段位于永新西南部,呈南北走向,北至珠岭坳,南至石峰仙,纵贯西陲,为湘赣两省天然屏障。罗霄山脉峰峦罗列、云雾缥缈,如接九霄,故有罗霄之名。
罗霄山脉北面有:珠岭坳,海拔
罗霄山脉的分支,县境诸山统属罗霄山脉的分支和余脉。大体可分南、北、中3支。
北支:禾山,位于龙门镇林家屋西北
南支:九陇山,从石峰仙伸展于三湾乡境内,呈东一西南走向,绵延9个山冲,而冲内均有小块陇田,故名。九陇山峰奇壑深、层峦叠嶂,海拔
中支:从罗霄山脉中部延伸于三湾、高溪乡,交接处为界头山。因其处于湘赣分界处的前头,故名。最高峰大架岭海拔882.
永新县山清水秀,地理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1636年(明崇祯九年),地理学家徐霞客游江右,曾逆禾水西上,游览永新4天,尝十八滩之险,赏梅田洞之胜,观五老峰之奇。